找诗词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马甲

马甲

①另作骁骑、甲兵。满语乌克申。清代八旗军中基本之骑兵。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1583年初次起兵时便有。各佐领下成丁者通过马步射考验,直接选充;或于步军、养育兵、革退与候补旗员、年老护军中选补。各时期均有定额:太宗皇太极(1626—1643年在位)时,例定三丁中许一人选充;嘉庆间(1796—1820)定为八旗满洲、蒙古各佐领下额设20名。凡马甲,以旗为营,各以本旗都统(固山额真)统领,因称为都统行营兵,通称骁骑营。汉军各旗例有枪兵、炮兵、藤牌兵之设。除炮兵外,均以马甲选充,附属于各旗骁骑营。包衣马甲,则以内务府三旗满、蒙、汉等族人丁选充,向例三丁抽二,多时可达5500余甲。京城旗分、包衣营马甲,皆为禁卫兵之一。察哈尔八旗中马甲,大部分附入京城当差,户口皆造入京城册档。马甲可升补领催和护军、前锋,也可降充步甲。当时,北京盛行一种直衿式坎肩,亦称马甲,别称军机坎。 ②一种无袖上衣,也叫背心、坎肩、半臂。原为汉族服装,后成为清代满族男女一种流行服饰。初为王公、公主所爱,后来则人人喜爱。其制无领、无袖、一般为对襟,也有琵琶襟、大襟诸式,四周和襟处或镶有异色边缘。依不同季节分单、夹、棉等。原本穿在里面,后渐渐穿在外面,直至今日仍很盛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昭路博如坎

    萨满教神灵之一。鄂伦春语音译,意为马神。流行于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一带。家家都供,祭品为兽肉和马奶。民间相传,供祭它能保佑马匹安全。传说很早以前一家的马产驹时死去,这家的老太婆夜梦一老人告诉她,要想

  • 额桑

    参见“藏币”(2567页)。

  • 北魏末羌汉起义

    北魏明帝时,阶级矛盾、民族矛盾激化,边疆地区不断发生起义。正光五年(524)六月,魏秦州刺史李彦因“政刑残虐”,被城人薛珍等所杀,众推羌人莫折太提为领袖。太提自称秦王,遣卜朝(胡)攻高平,杀魏镇将赫连

  • 若雍妃

    唐代吐蕃赞普,松赞干布王妃,曾主持建米芒才神殿(《西藏王臣记》作查拉拉康),并雕刻查拉鲁浦地方的大梵神像,当时以食盐作为给工匠的酬报。

  • 蓝鼎元

    1680—1733清朝官员。畲族。字玉霖,别字任庵,号鹿州。福建漳浦(今云霄县)人。幼年丧父。聪颖好学,刻苦自励。17岁,离家泛舟于闽、浙、粤沿海,以开阔眼界。经9次乡试俱落选,但其文才已被时人赞赏。

  • 董毡

    1032—1083宋代唃厮啰政权第二代继嗣者。※唃厮啰第三子。自幼随母乔氏(当地大首领),居历精城(今青海西宁市多巴镇),受到良好教育。九岁,受宋封为会州刺史。父在世时,即已参予军机政事,随父驰骋沙场

  • 札惕

    蒙古语音译。《元朝秘史》释为“世人”,意为“异姓人”、“异族人”。在古代蒙古社会,凡出于同一祖先,有血缘关系的各斡孛黑(氏族),属同一“牙孙”(骨、族系),互为亲族,彼此不能通婚,一切异氏族人均称“札

  • 十善法

    旧时西藏地方法律之一。亦称“佛门十善”。源于吐蕃时期,后逐渐成为西藏社会一般道德规范和某些法典之蓝本。其内容:不杀生造罪;不偷盗财物;不与他人邪淫;不谎言妄语;不挑拨离间;不恶言咒骂;不散布流言;不仇

  • 油葫芦节

    见“巴拉特节”(414页)。

  • 北褥九离

    古族名。又作北褥九特。位于拂菻以东,与恩屈、阿兰、伏愠昏诸部错居,总谓为铁勒。语言属突厥语族。其民“居无恒所,随水草流移”。性骠悍,善骑射。国多牛少马。公元5至7世纪隶属于西突厥。10世纪初,活动于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