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人物>杨椿

杨椿

【生卒】:1676—1754

【介绍】:

清江苏武进人,字农先。康熙五十七年进士。授检讨,兼《明史》、《一统志》、国史三馆纂修,官至侍讲学士。经术史才,为人所重,尤精史学,能贯串明朝一代史事。有《孟邻堂集》、《古周易尚书定本》、《诗经释辨》、《春秋类考》、《周礼订疑》等。卒于乾隆十八年十二月。齐召南为撰墓志铭。


【介绍】:

元平江路人,字子寿。素有学行,教授里中。惠宗至正十六年张士诚攻平江,椿应募守城,力战阵亡。


【生卒】:1094—1166

【介绍】:

宋眉州眉山人,字元老。徽宗宣和六年省试第一,第进士。累任宪节,有风绩。秦桧专政,以不附而罢官家居。绍兴末自兵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除参知政事。卒谥文安。


【生卒】:455—531

【介绍】:

北魏恒农华阴人,字延寿,本字仲考。杨播弟。自中散累迁冠军将军、济州刺史。坐事降为宁朔将军、梁州刺史。先后镇压氐、羌起事,入官太仆卿。孝庄帝永安初,进位太保、侍中。尔朱荣镇压葛荣,椿统众为后军。北海王元颢在梁将陈庆之护送下北返,椿留不避。孝庄帝还,乞归老。逾年为尔朱天光所杀。


【生卒】:455-531

字延寿,播弟。本字仲考。孝文帝为其改字。慎言语,颇有决断。自谓四为九卿、十为刺史,皆得力于慎言。屡以市利、盗种牧田、私役兵力等事被劾。屡废屡起,庄帝时,位至太保、侍中。年老还乡。被尔朱天光杀害。(,参见《北史》)


【生卒】:455—531

【介绍】:

北魏恒农华阴人,字延寿,本字仲考。杨播弟。自中散累迁冠军将军、济州刺史。坐事降为宁朔将军、梁州刺史。先后镇压氐、羌起事,入官太仆卿。孝庄帝永安初,进位太保、侍中。尔朱荣镇压葛荣,椿统众为后军。北海王元颢在梁将陈庆之护送下北返,椿留不避。孝庄帝还,乞归老。逾年为尔朱天光所杀。


【生卒】:455—531

【介绍】:

北魏恒农华阴人,字延寿,本字仲考。杨播弟。自中散累迁冠军将军、济州刺史。坐事降为宁朔将军、梁州刺史。先后镇压氐、羌起事,入官太仆卿。孝庄帝永安初,进位太保、侍中。尔朱荣镇压葛荣,椿统众为后军。北海王元颢在梁将陈庆之护送下北返,椿留不避。孝庄帝还,乞归老。逾年为尔朱天光所杀。


【生卒】:455-531

字延寿,播弟。本字仲考。孝文帝为其改字。慎言语,颇有决断。自谓四为九卿、十为刺史,皆得力于慎言。屡以市利、盗种牧田、私役兵力等事被劾。屡废屡起,庄帝时,位至太保、侍中。年老还乡。被尔朱天光杀害。(,参见《北史》)


【生卒】:455—531

【介绍】:

北魏恒农华阴人,字延寿,本字仲考。杨播弟。自中散累迁冠军将军、济州刺史。坐事降为宁朔将军、梁州刺史。先后镇压氐、羌起事,入官太仆卿。孝庄帝永安初,进位太保、侍中。尔朱荣镇压葛荣,椿统众为后军。北海王元颢在梁将陈庆之护送下北返,椿留不避。孝庄帝还,乞归老。逾年为尔朱天光所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陆仲元

    南朝宋吴郡(今江苏苏州)人,有才干,历任吏部郎、右卫将军、侍中、吴郡太守。自曾祖晋太尉陆玩至仲元,四世为侍中。【介绍】:南朝宋吴郡人。陆玩曾孙。以事用见知,历右卫将军,侍中,吴郡太守。

  • 高佑釲

    【介绍】:清浙江嘉兴人,字念祖。贡生,考授州判。善书法,八十岁时犹能灯下作蝇头楷。有《怀寓堂诗》。

  • 李昭遘

    字逢吉。宗谔*子。以荫为将作监主簿。幼时杨億命其为赋,既成,后荐之,授馆阁校勘,改集贤院校理,失误落秩,未几复盐铁判官、白波发运使、度支判官等。出使契丹还,途中除陕西转运使,坐家僮偷契丹人银酒盃,降知

  • 黄哲

    番禺(今广东广州)人。历仕州郡,以治行著称。【生卒】:?—1375【介绍】:元末明初广东番禺人,字庸之。元末,何真据岭南,开府辟士,哲与孙蕡、王佐、赵介、李德并受礼遇,称五先生。朱元璋建吴国,招徕名儒

  • 贾景儁

    祯侄。初为奉朝请,后为京兆王愉府外兵参军。愉举事,将授其官,不从,被杀。谥贞。(,参见《北史》)

  • 郑光羲

    【介绍】:清江苏无锡人,字夕可。有《续近思录》。

  • 王沂之

    【介绍】:宋泉州晋江人,字春伯。以荫知新昌,有惠政。曾祖王秉尝立义斋,延师教学,后废。沂之遗命子起震继其志,辟学堂于家之南,并捐学田三百余亩以赡师生。

  • 完颜鹘懒

    金太宗子。天眷初,封翼王。海陵王时,遭忌被杀。

  • 徐幹

    【介绍】:东汉扶凤平陵人。章帝建初五年,班超请平西域,上疏愿奋身佐超。任假司马,将千人就超。击疏勒都尉番辰,大破之。八年,迁军司马。和帝永元三年,龟兹诸国降,任长史,屯疏勒。

  • 郑相如

    【介绍】:清安徽泾县人,字汉林,号愿廷。康熙副贡,博贯经史,尝以博学鸿词科荐,不遇。聘修《江南通志》等。卒年七十七。有《四子图书》、《通考泾川》、《虹玉堂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