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人物>种师道

种师道

【生卒】:1051—1126

【介绍】:

宋洛阳人,初名建中,又名师极,字彝叔。种世衡孙。少从张载学。以荫补三班奉职。累官秦凤路提举常平。因议免役法忤蔡京,改知德顺军。入元祐党籍,屏废十年。后历知怀德军、西安州、渭州,屡败夏人。徽宗宣和中,所谏不见纳,致仕。金兵南下,复起。时年事已高,仍知兵有谋,人称老种。拜同知枢密院,京畿两河宣抚使。金人退,罢为中太一宫使。金兵再度南下,再起,终河北、河东宣抚使。卒谥忠宪。


【生卒】:11151——1126

字彝叔,世衡孙。以荫补三班奉职,通判原州,提举秦凤常平。论免役法害民,改知怀德军。迁洺州防御使、知渭州,督诸道兵筑席苇平城。奉诏帅陕西、河东七路兵,破西夏臧底城。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、应道军承宣使。靖康元年(1126),金兵南下,以京畿、河北制置使率兵入援京城。拜同知枢密院、京畿两河宣抚使。金兵退,罢为中太一宫使。复为河北、河东宣抚使,屯滑州。召还,病亡,赠开府仪同三司。建炎中,加赠少保,谥忠宪。


【生卒】:1051—1126

【介绍】:

宋洛阳人,初名建中,又名师极,字彝叔。种世衡孙。少从张载学。以荫补三班奉职。累官秦凤路提举常平。因议免役法忤蔡京,改知德顺军。入元祐党籍,屏废十年。后历知怀德军、西安州、渭州,屡败夏人。徽宗宣和中,所谏不见纳,致仕。金兵南下,复起。时年事已高,仍知兵有谋,人称老种。拜同知枢密院,京畿两河宣抚使。金人退,罢为中太一宫使。金兵再度南下,再起,终河北、河东宣抚使。卒谥忠宪。


【生卒】:11151——1126

字彝叔,世衡孙。以荫补三班奉职,通判原州,提举秦凤常平。论免役法害民,改知怀德军。迁洺州防御使、知渭州,督诸道兵筑席苇平城。奉诏帅陕西、河东七路兵,破西夏臧底城。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、应道军承宣使。靖康元年(1126),金兵南下,以京畿、河北制置使率兵入援京城。拜同知枢密院、京畿两河宣抚使。金兵退,罢为中太一宫使。复为河北、河东宣抚使,屯滑州。召还,病亡,赠开府仪同三司。建炎中,加赠少保,谥忠宪。


【生卒】:1051—1126

【介绍】:

宋洛阳人,初名建中,又名师极,字彝叔。种世衡孙。少从张载学。以荫补三班奉职。累官秦凤路提举常平。因议免役法忤蔡京,改知德顺军。入元祐党籍,屏废十年。后历知怀德军、西安州、渭州,屡败夏人。徽宗宣和中,所谏不见纳,致仕。金兵南下,复起。时年事已高,仍知兵有谋,人称老种。拜同知枢密院,京畿两河宣抚使。金人退,罢为中太一宫使。金兵再度南下,再起,终河北、河东宣抚使。卒谥忠宪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卜珝

    字子玉,匈奴人。好读《易》,善卜筮,郭璞见而叹日,恨己不如珝。后珝隐居龙门山。刘元海起兵攻晋,欲引为官,珝以有病不就。待刘聪嗣位出仕太常、平北将军,领兵伐刘琨,兵败被杀。【生卒】:?—312【介绍】:

  • 汪泽民

    【生卒】:1285——1355字叔志,婺源州(今江西婺源)人。延祐五年(1318)中进士第,为同知岳州路平江州事。至正三年(1343)参与修辽、金、宋史,书成,升集贤直学士。十五年,围剿进攻宣州的红巾

  • 张汝霖

    【生卒】:?—1190【介绍】:金辽阳渤海人,字仲泽。张浩子。海陵贞元二年赐进士,特授左补阙。大定间累官平章政事,封芮国公。与太尉徒单克宁等同受顾命,立章宗。通敏习事,凡进言必揣帝微意,故言不忤而似忠

  • 王宗元

    【介绍】:宋人。家居石桥,人呼石桥王。画学惠崇,作池塘小景,颇有野趣。

  • 孙天祐

    【介绍】:明山东邹平人,字有上,号苏门。历官龙津驿丞。工画,花卉草虫翎毛兰竹,精致可爱。

  • 宋昪

    字景裕,乔年子。崇宁初,由谯县尉为敕令删定官,除殿中少监,父子依附蔡京,阴交结谏官蔡居厚,愿为鹰犬。以徽猷阁待制知陈州。父贬,昪随之谪少府少监。父死,起为京西都转运使,治宫城,广袤十六里,造廊屋四百四

  • 萧惠朗

    【介绍】:南朝齐南兰陵人。萧惠休弟。善骑马。宋后废帝元徽二年,桂阳王休範在寻阳起兵反,惠朗预之。兵败,休範被杀。萧道成执政,赦惠朗,复加擢用。齐武帝永明九年,为西阳王征虏长史,行南兖州事。坐法免官。

  • 郑伯猷

    【生卒】:486-549平城子。少有文名,举秀才,射策高第,为中书博士。东魏时,为南青州刺史。诬良为叛,籍其资财,邑落为之空虚。免官。复起为太常卿,卒。(,参见《北史》)【生卒】:486—549【介绍

  • 李方玄

    【介绍】:唐荆州石首人,祖籍赵郡,字景业。李逊子。第进士,初为江西府判官,累为池州刺史。有治名。终处州刺史。

  • 吴强

    【生卒】:?-184字汉盛,河南成皋(今河南荥阳)人。宦官。历职小黄门、中常侍。灵帝时例封都乡侯。曾上书陈政事,反对宦官封爵,征敛苛重。黄巾起义,建议赦免党人,被采纳。遭其他宦官忌恨、诬陷,自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