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卒】:796—875【介绍】:唐代文学家。字思道。祖籍南兰陵(治今江苏武进西北)。大和元年(827)进士及第。大中中累迁谏议大夫、给事中。出为岭南节度使。咸通二年(861)为左(一作右)散骑常侍。
【生卒】:773或774—836【介绍】:唐代散文家。字习之,一字翔之。汴州陈留(今河南开封东南)人,郡望陇西成纪(今甘肃秦安西北)。排行七。年十五以后,即有志于仁义。贞元九年(793)开始应举,见知
即湖南衡山云密峰上的岣嵝碑。其碑凡七十七字,似缪篆,又似符篆,传为夏禹治水时所刻,故称。韩愈《岣嵝山》:“岣嵝山尖神禹碑,字青石赤形模奇。”原碑已佚,今绍兴、昆明、成都、西安等地存者为摹刻。
【介绍】:唐代女诗人。生卒年、籍贯不详。隋末唐初人徐悱妻。有《刘氏集》六卷,著录于《新唐书·艺文志四》,已佚。《唐诗品汇》录《听百舌》诗一首。事迹见该书“诗人爵里”。
【介绍】:一作秦南运。生活于南唐末至宋初,曾为尚书郎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
即天台山。在浙江省天台县。《全唐诗》卷八七五《天台观石简记》:“海水竭,台山缺,皇家宝祚无休歇。”
【介绍】:权德舆《江城夜泊寄所思》诗句。和,应和,呼应。杵,捣衣棒。出句以两种声响写客子彻夜不眠之愁,对句以皎洁的月景烘托游子凄凉心境。二句借早秋月夜景象,抒发怀念亲人急于思归的满怀心绪。
神话中的仙女名。传为西王母的侍女。后常借指美女。聂夷中《公子行二首》之一:“飞琼奏云和,碧箫吹凤质。”
【介绍】:见慧救。
明高叔嗣编。叔嗣,字子业,祥符(今河南开封)人,世宗嘉靖进士,著有《苏门集》。《二张诗集》,四卷。专选唐张九龄、张说诗,各二卷。然杂入二人赋7篇。书前有高氏自序,无评点、笺注。有明嘉靖十六年(15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