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诗词百科>魏徵

魏徵

【生卒】:580~643

【介绍】:

玄成,巨鹿(今河北晋州)人。新、旧《唐书》有传。隋末参加瓦岗农民起义军。入唐为太子洗马,累官谏议大夫、尚书右丞、秘书监、侍中、左光禄大夫、太子太师。封郑国公。世称“魏郑公”。卒谥文贞。见识高远,直言敢谏,为唐代著名诤臣。主编《隋书》、《群书治要》,并总揽梁、陈、北齐、北周各史的编写,时称良史。文学见解精辟,但所作多为郊祀乐章与应制奉和之作,个别篇章风格遒劲,不同俗流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卷,共35首。《全唐诗补编·续拾》补录3首,移正5首。

【生卒】:580—643

【介绍】:

唐代政治家、文学家。字玄成。魏州馆陶(今属河北)人。少孤贫,有大志,好读书,多所通涉。隋末参加李密义军,为掌书檄。李密败,降唐,授秘书丞。又为窦建德所获,任起居舍人。隐太子建成引为洗马。太宗即位,擢为谏议大夫,拜尚书右丞。贞观三年(629),迁秘书监,参预朝政。七年(633),进侍中,加左光禄大夫。以预修周、齐、梁、陈、隋五代史功,进封郑国公。以疾辞职,拜特进,仍知门下省事。拜太子太师。十七年(643)卒,赠司空、相州都督,谥曰文贞。徵辅佐太宗,直言敢谏,史以“诤臣”称之。其言论见于《贞观政要》。曾主持校辑秘府图籍,主编《群书治要》,预修五代史,在文化事业上多有建树。《隋书》序论及《梁书》、《陈书》、《齐书》总论,皆出其手,时称良史。为文崇尚质朴纯正,反对梁陈浮靡之风。其谏议论文,文理兼顾,折衷南北文风。如《十思疏》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等词切气雄,骈中带散,对后世颇有影响。诗多为郊祀乐章与奉和应制之作,唯五古《述怀》一篇言志,慷慨苍凉,笔力雄健,绝无梁、陈之习,不失为初唐诗歌之佳作。沈德潜以为其诗“气骨高古,变从前纤靡之习,盛唐风格,发源于此”(《唐诗别裁》卷一)。据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载,著有《次礼记》二十卷、《自古诸侯王善恶录》二卷、《谏事》五卷、《祥瑞录》十卷、《列女传略》七卷、《时务策》五卷、文集二十卷,俱已散佚。《全唐文》存文三卷;《全唐诗》存诗一卷,《全唐诗补编》补三首。清光绪年间王灏辑有《魏郑公集》,有《畿辅丛书》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。事迹见新、旧《唐书》本传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僧凤

    【介绍】:俗姓萧,南兰陵(今江苏常州)人。少工文。隋文帝时出家,师僧粲。炀帝曾令僧徒礼拜,僧凤据经论驳之。唐贞观中,召主普集、定水二寺。后卒于岐州西山龙宫寺,年77。《续高僧传》有传。《全唐诗》录其诗

  • 张洎

    【生卒】:934~997【介绍】:本字师黯,改字偕仁,滁州全椒(今属安徽)人。南唐进士。起家上元尉。中主时擢监察御史。后主时官至中书舍人、清辉殿学士。入宋,仕至参知政事。著有《贾氏谈录》。《宋史》有传

  • 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

    【介绍】:李世民《赐萧瑀》诗首二句。“疾风”句,语出《后汉书·王霸传》。板荡,源出《诗经·大雅》中《板》、《荡》二诗,指政局动荡不安。两句暗以王霸比萧瑀,又以疾风中的劲草为喻,赞扬萧氏身经乱世,但意志

  • 叹水别白二十二

    【介绍】:刘禹锡作。大和三年(829)四月,白居易以假满百日,按唐时法规,即合停解,故得罢刑部侍郎,并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。在赴任时,刘禹锡写这首诗与他告别。诗是一字至七字体,即以一字句开始,以下每联逐

  • 李敏

    【介绍】:见唐昭宗李晔。

  • 元规尘

    喻指权臣把持朝政、气焰嚣张。李白《送岑征君归鸣皋山》:“西来一摇扇,共拂元规尘。”参见“庾亮尘”。

  • 便当

    (—dāng)①顺便。白居易《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》:“小园新种红樱树,闲绕花行便当游。”②就应当。韩愈《赠侯喜》:“便当提携妻与子,南入箕颍无还时。”

  • 梦微之(夜来携手梦同游)

    【介绍】:白居易作于开成五年(840),时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。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怀友诗。作者夜里梦见亡友微之(即元稹)携手同游,清晨醒来却发现是一场梦。因此老泪纵横,遗恨难禁。颔联写自己身体多病,而咸

  • 汴河直进船

    【介绍】:李敬方作。汴河,即通济渠,为隋炀帝时开凿,在今河南开封境内,西通河洛,南连江淮,为东南诸州至京城长安漕运重要通道。直进船,即指由东南经汴河直抵长安的船只。刘永济曰:“诗言汴水通淮固有利,然人

  • 故故

    ①屡屡;往往。杜甫《月三首》之三:“时时开暗室,故故满青天。”韩偓《生查子》词:“侍女动妆奁,故故惊人睡。”②特地,特意。王梵志《父母是怨家》:“此是前生恶,故故来相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