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事件>武陵蛮起义

武陵蛮起义

东汉少数民族起义。武陵蛮,又称五溪蛮,是槃瓠部的一支,因其所居住的今湘西、鄂西南地区在汉高祖刘邦时曾设立为武陵郡而得名。西汉末年,汉人流入蛮族地区,与蛮人错居杂处,武陵蛮势力日益壮大。建武二十三年(公元47年),武陵蛮据险隘,攻击当地郡县,光武帝刘秀派刘尚率兵镇压,全军覆没。次年,李嵩、马成督军前往,不能获胜。建武二十五年,伏波将军马援等统兵四万前往,武陵蛮顽强抗击,汉军死耗惨重,马援也因疾而亡。后来,武陵蛮因饥困而降。东汉后期,政治腐朽,武陵蛮频繁起兵反抗。永和元年(公元136年),东汉政府增加賨布,武陵蛮聚众起义反抗,次年被武陵太守李进镇压。元嘉元年(公元151年),武陵蛮四千余人,拘执县令,屯结深山,至永兴元年(公元153年),太守应奉以恩信招诱方降。延熹三年(公元160年),武陵蛮六千余人,围攻江陵,刺史、太守等弃城而逃。车骑将军冯绲率军至,武陵蛮降散。官军还,武陵蛮复聚攻其郡县,后被平定。中平三年(公元186年) 武陵蛮再攻郡县,被州郡击破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北选

    金朝一项科举制度。太宗初年,急需网罗汉族文人以统治新征服的汉族地区。天会元年(公元1123年)遂开始仿照宋辽之制,以词赋、经义取士。初无定额,也无定期。占领河北、河东后,州县官吏更为缺乏。加以辽宋科举

  • 立宪派

    由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(或称改良派)演变而来,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方官绅的政冶代表。1906年(光绪三十二年)清政府宣布“预备立宪”,使维新派感到欢欣鼓舞,为促使梦寐以求的宪政早日

  • 郑庄小霸

    又称郑庄强国。春秋初年,周王朝衰落,无力解决内乱外患。各诸侯国也发生了升降变迁。礼乐征伐自天子出,变成了自诸侯出。强国以尊王攘夷为旗帜进行争霸活动。精于权术,善于用人的郑庄公,在平定了其弟共叔段叛乱后

  • 弼德院

    清末官署名。1911年(宣统三年)清政府仿行宪政成立责任内阁,为总揽国政的最高机关,但又恐其职权过重,另设弼德院,规定“该院权限与内阁相为维系”,名为“用备顾问”,实则以为制约。设院长、副院长各一人,

  • 夏(窦建德)

    隋末河北义军首领窦建德建立的政权。参见“窦建德起义”。

  • 中法天津条约

    原称《和约章程》,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。1858年6月27日(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)清钦差大臣桂良、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。共四十二款,附约六款。其主要内容是:公

  • 上海机器织布局

    中国近代第一个棉纺织厂。筹建始于1876年(光绪二年),先后由北洋幕僚魏纶、四川候补道彭汝琮、浙江候补道戴景冯出面,均因集资困难而失败。1880年(光绪六年)李鸿章改组班子,由翰林院编修戴恒及郑观应、

  • 秦律

  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的刑法。商鞅变法时,把李悝在魏国制定的《法经》移植到秦国,改称《秦律》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在秦国原有刑法的基础上,吸收了各国有关的法律条文,对秦法加以修订、扩充,制定了一套更加严密

  • 呼韩邪朝汉

    汉宣帝时,匈奴内乱,五单于争立,混战后,形成了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拥兵争雄的局面。呼韩邪接受左伊秩訾“事汉则安,不事则危亡”的建议,力排众议,归附汉朝。甘露三年(公元前51年),亲至长安朝拜汉宣帝。汉

  • 夹谷之会

    春秋末年齐、鲁二国在夹谷(今山东莱芜)举行的盟会。公元前500年,齐、鲁二国为结束前段时间的不友好状态,约定在齐地夹谷举行盟会。孔子时为鲁国的大司寇,被指派担任鲁定公的相仪随同前往。会上,齐景公使莱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