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两苏经解七种

两苏经解七种

四十一卷。宋苏轼(详见《易传》)、苏辙(详见《诗集传》)撰。此编收录了苏轼书两种:《东坡先生易传》九卷,此书申王弼之说,多切人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称其“推阐理势,言简意明,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,而深曲譬之旨。盖大体近于王弼。唯弼之说唯畅玄风,轼之说多切人事。其文辞博辩,足资启发。”《东坡先生书传》十三卷,书颇有新意,与理相合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云:“但就其书而论,则究心经世之学,明于事势,又长于议论,于治乱兴亡,披快明畅,较他经独为擅长。”苏辙之书五种:《颖滨先生诗集传》七卷。因《诗之小序一再重复,疑为卫宏所集录,故其说诗“唯取序首”,对后世影响较大。《颖滨先生春秋集解》二卷,系矫王安石新学而作。书中多推《左传》之说。左氏之说不可通之处,则取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及诸家之说以通之。《论语拾遗》一卷,苏辙晚年闲居颍上为补正苏轼《论语说》(已佚)而作。《道德经解》二卷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谓“是书大旨,主于佛老同源,而又引《中庸》之说以相比附。”又云:“自儒家言之,则辙书为兼涉两歧;自道家言之,则辙书犹为各明一义。”另外还有《孟子解》一卷,言简而义精,于义理多有发挥。《论语拾遗》、《道德经解》、《孟子解》三书论事理不偏不倚、实事求是。书中虽有诋毁旧说之处,个别地方考证不切,然就其文辞,内容而论,足为一家之说,对启发后学之作用,不可低估。《两苏经解》问世后,为王安石新学所讥,并废于太学。顾桐柏与两苏为结拜兄弟,见此则刻《两苏经解》以传。明万历辛亥(1611年)重刻,书前有焦竑和刘冒宁于万历庚戌(1610年)撰写的序言。目录:《东坡先生易传》九卷、《东坡先生书传》二十卷、《颖滨先生诗集传》七卷、《颖滨先生春秋集解》二卷、《论语拾遗》一卷,《孟子解》一卷,《道德经解》二卷。有万历三十九年辛亥(1611)刊本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字学订讹

    二卷。明李当泰(生卒年不详)撰。当泰字元祉,泗州(今安徽泗县)人。万历丁未(1607年),殷城黄吉士督学江南,命当泰合张位《问奇集》、焦竑《字学》二书,纂为一编,遂成此书。首为六书大略,终以俗用杂字,

  • 小琅環仙馆叙录书

    三种,六卷。清阮元编。该书汇辑清代汪中《述学》、钱塘《溉亭述古录》、孔广森《仪郑堂文集》三种著作,由阮元分别叙录,各成二卷。有清嘉庆三年(1708)仪征阮氏刊本。

  • 浑然子

    一卷。明张翀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翀,字子仪,柳州(今广西柳州市)人。嘉靖三十二年(1553)进士,授刑部主事。因痛恨严嵩父子专权乱政,而抗章劾之,结果被逮下诏狱拷讯,谪戍都匀。穆宗嗣位,召为吏部主事,

  • 路史

    四十七卷。宋罗泌撰。罗泌字长源,庐陵(今属江西)人。《路史》成于乾道年间,共分为前纪九卷,述初三皇至阴康无怀之事;后纪十四卷,述太昊至夏履癸之事;国名纪八卷,述上古至三代诸国姓氏地理,下至两汉之末;发

  • 吉贝居杂记

    一卷。清施国祁(1750-1824)撰。国祁字非熊,号北研,乌程(今湖北省湖州)人,廪生。本书是施氏研史杂记之文,对一些历史事件、人物等进行了考证,尤其是对宋史、金史考证,甚为详细。版本有1915年上

  • 明史杂咏

    四卷。清严遂成(1694-?)撰。严遂成,字崧瞻,一作松占,号海珊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雍正二年(1724)进士,官山西临县知县,父去世归乡。乾隆元年(1736)举“博学鸿词”,因母丧归。后历雄州知

  • 尚书故实

    一卷。李绰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关于李绰的生平,史书记载不详。据劳格《郎官石柱题名考》卷十九云,绰为赵郡李氏吏部侍郎纾曾孙宽中子,字肩孟。唐昭宗曾与太常博士钱珝争内官朝服事。又,石刻《升仙庙兴功记》题尚书

  • 清湖文集

    十四卷。明汪应轸撰。应轸,字子宿,浙江山阴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选庶吉士。因谏南巡被杖,出知泗州。州土瘠民懒,不知农桑,轸悉以教之,民得丰衣食。召为户科给事中,岁余上三十余疏,

  • 读易初稿

    八卷。清丁叙忠撰。丁叙忠字秩臣,湖南长沙人。此书历引宋以来邵周程朱诸儒易说,证以本经,验以人事,所言多为阐发人生道德之旨。他认为周易实际上为卜筮之书,六十四卦,三百八十四爻都不超出民生日用的范畴。人们

  • 汝南遗事

    四卷。元王鹗(1190-1273)撰。鹗字伯翼,曹州东明(今属山东)人。金正大进士,累官尚书省左右司郎中。金已降元,官至翰林学士承旨,制诏典章,皆所裁定。是书为蔡州(今河南汝南)被围时所作,故名。所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