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九疑山志

九疑山志

①四卷。清詹惟圣撰。詹惟圣,浙江人,康熙元年(1662)由江华县令调任宁远县知县。九疑山旧无志。明万历间邑令蒋镇始创之,历三月而成书。詹惟圣以其书过于简略,因于任宁远知县次年(1663)撰成此书。《九疑山志》清康熙严陵詹氏刻本,共四卷。分为:卷一,形胜,山、峰、岩、岭、江、溪、池、涧、井、湖、洞、石、图画属之。卷二,古迹,神异、建置、人物、游寓、仙释、山猺、土产属之。卷三,祝颂,碑铭、表状、祭文、图记属之。卷四,留题,赋诗、歌颂、乐章属之。兹篇考证较详。其谓九疑,汉书作九嶷。后人改之,谓舜陵之何在,终古存疑。传为舜峰者,渺无真迹,不过以其特立中宫,九峰环抱朝宗矣。即朱明、石城、石楼、峨皇、舜源、女英、箫韶、桂林、杞林九峰之名,亦难详其所自,不过峭壁高深,佳气葱郁。兹篇所记,较郡县志乘详细。其中古迹、祝颂二卷,多存故实。留题卷所载之诗赋乐章,大都为昔贤名作,均称允当。惟人物中记李郃、乐雷发二人事,与九疑山无涉。而游寓之始自许由、彭祖,亦属荒谬。② 四卷。清樊在廷撰。樊在廷,字梅村,湖南宁远人。官清泉县训导。九疑山在宁远县南六十里。明人曾撰《九疑山志》九卷。后代有续修。樊在廷为宁远人,爱九疑山,谓旧志多有失,因就旧志损益变易,增其未备,去其过浮,正其所传讹,而撰成此书。《九疑山志》嘉庆元年(1796)刻本,共四卷。其谓九疑山曰,舜践帝王,三十九年,南巡狩,崩于苍梧之野,葬于江南零陵,是为九疑。又谓,舜冢在零陵营浦县,其山九溪,皆相似,故曰九疑。其考较简,然亦有恁。综观全书,条理较清楚,然文字平平,读之乏味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峰大师语录

    一卷。元代释原妙(1238-1295)撰。原妙,俗姓徐,字高峰,江苏吴江(今属江苏省)人。从师于雪岩祖钦,后入临安龙须山力参。又至天目西峰狮子岩隐居,时称“高峰古佛”。妙原所作语录体佛书——《高峰大师

  •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

    十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清施淑仪撰。施淑仪,生卒年不详,字学诗,江苏崇明人,蔡日曦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有民国十年(1921)商务印书馆排印本。是为清代女诗人所写的传记集,书前有易顺鼎民国九年(1920)所

  • 读史集

    四卷。明杨以任编撰。以任字维节、江西瑞金人,崇祯四年(1631年)进士,官至国子监博士,生卒年不详。该书将历代史书中“可快可恨及有胆有识”的内容,按“快”、“恨”、“胆”、“识”四类编为四集,附有评语

  • 律吕新书注

    三卷。清周模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模为仪封(今属河南)人,是书成书于雍正甲辰(1724)年,所作的注释都是依文训义,只对鲁斋彭氏所算的黄钟围径字画中有讹误处作了订正。他在自序中称不得黄钟则十一律无由而正

  • 楚辞

    七卷。战国屈原(约前340约前278)撰。屈原,名平,字原,又自称名正则,字灵均,战国时楚人,楚国贵族,伟大爱国诗人。在怀王时,曾任三闾大夫、左徒。学识渊博,为人忠贞耿直,主张彰明法度,举贤授能,联齐

  • 倦游楼经解

    一卷。清末谌百瑞撰。百瑞字立武,湖南溆浦县人,生卒年不详,诸生,曾问学于艾作模。艾作模有《留子国考》,信毛传郑笺而非议朱熹集传,仍不知“子国”、“子嗟”为谁的后裔,受邑在何王何世。谌百瑞则广征博考,确

  • 秋虎丘传奇

    二卷。清王钱撰。王鑨字子陶,号大愚,孟津(今属河南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清初曾任昆山知县,康熙三年任提督学院,年六十五卒于家。著有诗文集《大愚集》及《红药坛》(已佚)、《司马衫》(已佚)、《秋虎丘》、《双

  • 三礼从今

    三卷。清黄本骥撰。黄本骥字仲良,湖南宁乡人。举人,任黔阳学教谕,生卒年未详。其书有自叙大意讲:礼制最切于人生日用的莫过于冠、婚、丧、祭四礼,冠礼已久废弃未用,因此从《谷学录》中抽出婚、丧、祭三礼,尽量

  • 巽斋四六

    一卷。宋危昭德(约1268年前后在世)撰。昭德字子恭,昭武(今福建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宝祐元年(1253年)进士。官至权工部侍郎。事迹具宋史本传。著有《春山集》,今已失佚。此本摘录其骈体,仅四十九首,非

  • 遍地金

    四卷。即《五色石》的前四卷。内容见《五色石》。本衙藏板本,藏大连图书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