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代两宋监本考
三卷。清王国维(1877-1927)撰。王国维,字静安,又字伯隅,号观堂,浙江海宁人,清末民初著名学者、历史学家、目录学家。平生博览群书,治学广泛,于经史、文学、哲学、教育、文字声韵、训诂、目录学、校勘学、金石舆地等方面,均有研究和建树,且开研究戏曲史之风。目录学方面的著作颇多,《五代两宋监本考》是其中之一。该书目无序跋,五代、北宋、南宋各一卷,北宋者过半;抄录各书有关的文献及刊记,少量加有案语。现有“王忠悫公遗书内编本”和“王静安先生遗书”本。
三卷。清王国维(1877-1927)撰。王国维,字静安,又字伯隅,号观堂,浙江海宁人,清末民初著名学者、历史学家、目录学家。平生博览群书,治学广泛,于经史、文学、哲学、教育、文字声韵、训诂、目录学、校勘学、金石舆地等方面,均有研究和建树,且开研究戏曲史之风。目录学方面的著作颇多,《五代两宋监本考》是其中之一。该书目无序跋,五代、北宋、南宋各一卷,北宋者过半;抄录各书有关的文献及刊记,少量加有案语。现有“王忠悫公遗书内编本”和“王静安先生遗书”本。
五卷。明崔铣(1478-1541)撰。铣字仲凫,一字子钟,安阳(今河南省安阳县)人。弘治十八年(1505)进士,官南京吏部主事,世宗时擢南京国子监祭酒,至南京礼部右侍郎。著有《文苑春秋》、《后渠庸言》
一卷。明吕怀(约1545前后在世)撰。吕怀生平详见《周易卦变图传》(辞目)。据《千顷堂书目》载《巾石类稿》本三十卷。而是集仅一卷。不知何人所编。集中所收皆掇拾残剩之余稿,寥寥数篇,不成卷帙。盖其原本久
六卷。元虞集撰。其从孙堪编。为《道园学古录》补遗之作。共古律诗七百四十一首,附以乐府,刻于元至正十四年(1354)。“当李本编《学古录》时,已有泰山一毫芒之叹,则云烟变灭者不知凡几。堪续加收访,辑缀成
三卷。宋郑樵撰。郑樵(1104-1162)字渔仲;居夹漈山中,因号夹漈山人,学者称夹漈先生;又号西溪逸民。新化军莆田(今福建莆田县)人。南宋史学家、训诂学家。初隐居力学,凡三十余年。绍兴间以荐召对,授
清刘尔(约1681年前后在世)撰。刘尔字敬又,一字雪石,宜君(今陕西宜君)人,生卒年不详。博极群书,力耕自给。康熙十八年(公元1679)曾被荐举“博学鸿儒科”,力辞不就。此集诗不分卷,其诗刻意摹仿杜甫
一卷。题缺名,不知何人所辑。全书共辑录十三条。“箕为天口主出气,尾为逃臣贤者叛,十二诸侯列于庭”一条,引见《太平御览》;“天霜树落叶,而鸿雁南飞”一条,引见《初学记》;“立秋促织鸣,女工急促之候也”一
四卷。清彭泰来(生卒年不详)编。彭泰来,字子大,号春洲,高要(今属江苏)人,约嘉庆、同治时在世。嘉庆拔贡。著有《昨梦斋文集》。此集为地方诗总集。前有彭泰来自序,称:“清代诗歌繁盛,而泰来有感于其郡尚无
一卷。清朱骏声(详见《仪礼经注一隅》)撰。该书对《春秋》所载的所谓“乱臣贼子”之事进行考证,对出君、弑君也加以辨析,认为孔子作《春秋》以戒人君,使知为预防,并使暴君顽父知道戒慎恐惧。该书收入《聚学轩丛
一卷。清王夫之(生平事迹见《周易稗疏》条)撰。王氏曾撰《易内传》,诠释大象之义已很详尽,此书作于《易内传》之前,有王夫之自序,词义与《易内传》内容间涉重复,内容可互参。今存《船山遗书》本。
是书为前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范谦、前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刘楚元、前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余继登同纂。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冯琦证正,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李廷机删补,《合注》原为范谦、刘楚元、余继登所辑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