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

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

五卷。清徐养原(详见《周礼故书考》)撰。是书列举郑注所载异文,为之疏证,凡是文有详略、义订两通之处,不再赘说。是书胜过宋世荦《疏证》,却逊色于胡承珙之《疏义》。例如,说古文多假借,又多从省,然而,纁裳摄酒,今文反而作熏作聂,这类情况可能是由于字体烂脱。著者不了解今文例用正字,也有用省体假借者,皆为当时承用字,并非由于烂脱。观视诸袗鞶,今文“视”写作“示”。说服说东,今文“说”皆写作“税”,可见,是书对于古今文用字之事例,未做进一步深究。以《士冠礼》注今文扃为铉,古文鼏为密,为郑注本说,今文扃为鼏,后人多闻铉,少闻鼏,于是以意改。著者不了解《说文》多根据古文,只云礼谓之鼏,并不录今文鼏。郑注经取易晓,因此,经写作肩鼏,而在注中重迭今文铉古文密,两书各自有事例,今天认为郑注本云今文扃为鼏,这是根据《说文》来改郑注,与段氏《说文》注补鼏字。又依据郑注来改《说文》者同一牵合。以《乡射》注今文无为今文无“奠于篚”三字,著者不知道此谓无奠于宾大夫之奠字(案:详见《仪礼古今文疏义》条下)。如果依据《燕礼》今文无奠于篚,认为这与之相同,与注释复奠之语意不相合。又认为执觯者为上文执觯者受觯,也昧及字之义。以《燕礼》注今文媵皆作腾为今文当作古文,隶释石经《仪礼》残碑,有盥洗升媵觚于宾,石经熹平所立,乃是今文,著者不知《礼记·檀弓》洗而扬觯,注礼扬作媵,射义扬觯而语,注今礼扬皆作腾,礼谓古文礼,今礼谓今文,则作腾者应当是今文,此注正确。《大射注》实际上是错误的。今天反而据彼以订此,可谓极其颠倒错乱。又凡是郑注所称今文者,是小戴所传高堂生之本,熹平石经乃兼取今古文,并非郑所谓今文本,其说也有牵拘之处。以《公食礼》注今文鮨作鳍,为鳍即鮨之俗字,脍用鮨,大概以脊肉为脍。作者不知道鮨、鳍乃是古今字,如同脊鬣则写作髻而不写作鳍。少仪夏古鳍,是假借字,鮨本鱼鲊,牛鮨应当把藏之法施于牛肉,不能认为是用脊肉。又以记注幂今文或作幕为今文当为古文,幂本来写作密,其写作幕的情况很少,因此,加上“或”字。作者不知道此谓今文之或本,不能认为古文幂偶作幕。以《士丧礼》注今文笏作忽为当云今文曶作忽,今文为妄人臆改。著者不知今文为古文之误,郑自用经典相承本作笏,其古文则写作忽。以《既夕》注古文幦为幂,为幂当依释文作幕。作者不知“幂”也就是“幎”字,《既夕》之白狗幦,也就是《周礼》巾车之木车犬,者幎之或体,古文自作幂,不作幕。以《士虞记》注古文曰左股上此字从肉殳,非殳矛之殳声,为应当以阮元校勘记作此字从肉殳声,股与膉字形和读音都不相类似,不可能致误,因此,郑释其偏傍以志疑。著者不知此字从殳,其读音如投,与股肱之股从殳矛之殳声乾不同,为今脰膉之正字,因此,今文易以膉。而注释以膉脰肉,又辨其声以明股之与脰音相近,而为古今字,并非有志疑之意。以上所述都有必要进一步商榷,黄以周《六书通敌》,对此已经有所述。然而,其书颇具汉学家师法,虽然不及胡书,却也足以用来考证。此书有南菁书院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谰言长语

    一名《谰言编》,一卷。明曹安(生卒年不详)撰。曹安字以宁,号蓼庄,松江华亭(今上海市)人。正统九年(1444)举人,官安丘县教谕。曹安博学能诗文,素负才名,著述甚富,其诗文集等均已佚失。此书多据其所见

  • 近思录集解

    十四卷。清李文炤(详见《周易本义拾遗》)撰。该书取朱熹散见于各书之说,附于《近思录》各条之下,其未备者则益以诸家之说,间亦自附己意。前有纲领数条,末附《感应诗解》一卷、《训子诗解》一卷。其《感应诗》见

  • 蔗山笔麈

    一卷,明商辂(1414-1486)撰。商辂字弘载,号素庵,浙江淳安人。正统年间进士,曾任过兵部、吏部尚书、谨身殿大学士,参预内阁机务。正统十四年(1449年),明英宗在土木堡(今河北怀来)被蒙古瓦刺军

  • 左传浅说

    二卷。清皮锡瑞(详见《尚书大传疏征》)撰。作者治学侧重今文经学,站在今文经学家的立场上,对《左传》及杜预注提出自己的看法。作者认为《左传》不解经,并批评杜预等人以邪说诬《春秋》。但作者也不全盘否定《左

  • 观象居易传笺

    十二卷。清汪师韩撰。师韩字韩门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雍正年间进士,官至翰林院编修。此书由汪师韩自序,谓学汉儒之学,欲证汉儒之支离穿凿,补朱子之未详言者。然其仍沿用汉儒家法,发挥经义用十二辟,卦用互体

  • 应州志

    ①六卷。明王有容修,田蕙纂。王有容,陕西朝邑人,先任四川成都府同知,万历二十三年(1595)任应州知州。田蕙,邑人,嘉靖四十年(1561)乡试,万历二年(1574)进士,任蒲城县知县,后升户部主事,通

  • 仪卫轩文集

    十二卷。《外集》一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《诗集》五卷。《遗书》三卷。清方东树(1772-1851)撰。方东树,字植之,安徽桐城人。主治经史。受学于姚鼐,为桐城派作家,以反汉学为旗帜,极力宣扬程朱理学。曾谓

  • 大学解

    ① 一卷。清牛运震(1706-1758)撰。运震字皆平,号真谷,又号空山,山东滋阳人。著有《空山堂十七史论》、《空山堂集》、《空山堂春秋传》二十卷、《空山易解》四卷及《周易解》。其《四书解》虽已定稿,

  • 玉山草堂集

    二卷。《集外诗》一卷。元顾瑛(1310-1369)撰。瑛一名阿瑛,又名德辉,字仲瑛。昆山(今属江苏)人少时轻财结客,年三十始折节读书,与天下名流相唱和。曾署会稽教谕,辟行省属官,皆不就。年四十,以家产

  • 求野录

    一卷。原题客溪樵隐编,即明邓凯(详见《也是录》)撰。《求野录》记永历覆亡时事,自永历十二年(1658年)起,迄于康熙元年(1662年)永历帝被俘于昆明遇害止。首述孙可望、李定国、白文选等人事,既而述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