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南华真经新传

南华真经新传

二十卷。宋王雱(1044-1076)撰。王雱字元泽,北宋抚州临川(今江西)人,王安石之子。王雱博学多识,不到二十岁就已著书数万言。治平四年(1067)举进士,熙宁四年(1071)任太子中允、崇政殿说书,参加撰修《三经义》,升天章阁待制。熙宁九年,迁为学土,后以病辞官,未几卒,年仅三十三岁。撰有《老子训传》、《佛书义解》、《南华真经新传》等。唐天宝元年(742)诏号庄周为南华子,《庄子》一书为《南华真经》。王雱此书,是为解《庄子》。前人注《庄子》者,有晋代向秀、郭象等。王雱撰此书的体例,略仿郭象注本,而更加简约其词,标示大意,不琐屑诠释文句。内七篇注之较详,外十五篇、杂十一篇注之较简。除《逍遥游》外,以下诸篇都有题解,概括通篇大意。其诠解《庄子》,大体以庄释庄。但也偶有会通儒佛之言。例如,以“逍遥”况佛家之“身通法界”,以“注焉而不满,酌焉而不竭”比孟子的“不加不损”、佛家的“不增不减”,称“缘督以为经”,是儒家的中庸之道等。全书不言神仙丹道炉火之事,大略叙述庄子以道为宗为本。认为道是无方无物,寂然冥运,而万物没有不由之的。至于人体道,其要在于无我。又以体用讲道,认为道体无形无名,无内无外,因为道体无所用,所以为众用之祖;圣人穷理尽性,是保全性命的根本;体道是为了用,尽道之所无,入神之所妙,与物不迕,随变而迁,能内圣而外王,逍遥而应世。认为道遍布一切领域,物与我同根,都是以道为体,禀受阴阳而生。王雱对于个别词句的诠释,常常别出心裁。例如,其解《逍遥游》中“齐谐”说:“齐者齐其所不齐,谐者谐其所不谐”所以称齐谐。其释《齐物论》的“成心”一词说:“心者人之真君也,人不能丧其真君,所以谓之成心也。”王雱所释虽与别家有异,但又颇能阐述经旨。后世研究《庄子》者,虽然对王雱其人褒贬不一,但对其才学则一致称赞。认为王雱之作,破规矩而任自然,与庄周的滉漾肆论极为相近,颇得庄周之微旨,是研究《庄子》的重要典籍之一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、清《四库全书》本,民国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本影印《道藏举要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庸

   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,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

  • 施南府志续编

    十卷,清王庭桢、李谦修,雷春沼、尹寿衡纂。王庭桢,字子泉,江苏无锡人,副贡,官施南知府。李谦,字竹虚,湖南巴陵人,监生,继任知府。雷春沼,字少泉,湖北黄冈人,举人,官教谕。尹寿衡,恩施人,进士,官刑部

  • 尉缭子直解

    五卷。明刘寅撰。刘寅生卒年及仕履皆不详。四库馆臣从其《三略直解》书自题前辛亥科进士,考太学进士题名,知其为洪武间人,籍贯崞县(今属山西)。张纶《林泉随笔》称太原刘寅著《六书直解》。今人余嘉锡先生考其所

  • 仪礼集编

    四十卷。清盛世佐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世佐字庸三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乾隆举人。曾任龙里知县。除著有《仪礼集编》外,又订正杨复《仪礼图》。是书成于乾隆十二年(1747),汇集古今说《仪礼》者一百九十七家

  • 永嘉八面锋

    十三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卷末有明宏治癸亥都穆跋,谓宋时常有刻刊,永嘉先生所作。又考当时陈傅良、叶适都称作永嘉先生。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,观书中的语言,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。但《宋史·陈傅良本传》所载,

  • 周易小义

    二卷。清茹敦和撰。此书只释一字一物,然皆旁征博引。书中取异卦同辞者,比物连类,以相证引,考证颇精。其以群经之义以释易,或以为其借易以通群书之义也。其精要处在于不拾汉人牙慧,精者取之,驳者弃之。此书经李

  • 时令汇纪

    十六卷。余日事文,四卷。朱濂撰。朱濂,生平不详,清前期人。其先以《艺文类聚》之体,采录四时十二月事实、诗赋,汇辑成书。后以其书只分节候而无日次,又另成四卷,名以《余日事文》,每月三十日皆采录事实、诗赋

  • 松雪斋墨刻

    六卷。清齐彦槐(生卒年不详)辑,赵孟頫书。齐彦槐,字梅麓,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精于鉴赏,此帖即齐彦槐所辑、钱梅溪摹刻的赵氏真迹。该帖共六卷,现缺第二卷,其它五卷分别为:第一卷为《小楷汲黯传》、《兰亭序

  • 秋水集

    十六卷。清冯如京(约1665前后在世)撰。冯如京,字紫乙,一字秋水,代州(山西代县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顺治中拔贡。授永平知府。累迁广东左布政使。著有《秋水集》。是集为冯如京诗文集。凡十六卷,诗八卷,文

  • 从古堂款识学

    ①十六卷。清徐同柏撰。徐同柏(1775-1860),字寿臧,号籀庄,浙江嘉兴人。贡生。徐氏研究金石说古文形义,举证经史,时有心得,乃著《从古堂款识学》十六卷。与徐氏同时的收藏家,如沈氏雪浪斋、张氏清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