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吟风阁杂剧

吟风阁杂剧

四卷。清杨潮观(1710-1988)撰。杨潮观,字宏度,号笠湖,金匮(今江苏省无锡市)人。乾隆元年(1736)举人。先后任山西、四川等地县令。他为官关心民生疾苦,政声卓著,颇有清名。奉调泸州县令时已年迈,初本不想赴任,因念泸州时值灾荒,乃毅然前往。在泸州不满百日,活六十余万人。杨潮观精通音律,善词曲。在四川邛州任知州时,于卓文君旧居遗址筑吟风阁,公余与友人咏歌其中。他著有《周礼指掌》、《左鉴》、《易象举隅》、《吟风阁诗抄》、《吟风阁词稿》等,均已散佚。《吟风阁杂剧》收所作杂剧32种。其剧作皆取材于古事,而有所寄托,意在借古喻今。他重视戏曲的讽谕劝惩作用,长于政治、道德主题,对于官场积弊、民间疾苦多有描写,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,具有一种高标脱俗的品格,表达了对于贤明政治和清廉节操的向往。如《穷阮籍醉骂财神》、《东莱郡暮夜却金》、《寇莱公思亲罢宴》、《汲长孺矫诏发仓》,为其杰出的代表作品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《吟风阁杂剧》形式短小,每种仅一折,类似今日之独幕剧,剧前缀以小序,点明主旨。多数作品皆托旨遥深。曲文跌宕爽朗,宾白诙谐酣畅,有较高的艺术性。《吟风阁杂剧》有乾隆二十九年(1764)杨氏恰好处刻本。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年整理本删去《感天后神女露筋》和《诸葛亮夜祭泸江》两篇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二酉园诗集

    十二卷。《文集》十四卷。《续集》二十三卷。明陈文烛(1535-?)撰。陈文烛,字玉叔,湖北沔阳人,卒年不详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5)进士。官至南京大理寺卿。是集分为诗集十二卷,文集十四卷,续集二十三卷

  • 礼记刘氏音

    一卷。晋刘昌宗(详见《周礼音》)撰,清马国翰辑。此书见于《隋书·经籍志》,注云五卷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都没有其目,可见,此书在隋唐时已经散失。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引有九条,又《集韵》

  • 乾坤大略

    十卷。补遗一卷。清王余佑(1615-1684)撰。余佑,字介祺,自号五公山人,直隶新城(今属河北)人。明末随父起兵抗击李自成军。入清后,隐居易州(今河北易县)五公山,教授生徒,不求闻达。史传称其“尝受

  • 博约斋经说

    三卷。清末潘任撰。潘任字毅远,号希郑,江苏常熟(今江苏省常熟市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书虽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卷,实际上经说止十篇。每篇之下,往往附有评语,或“黄元同先生曰”,或“俞曲园先生曰”,可能

  • 农学新法

    一卷。泰西贝德礼(生卒年不详)撰,英国李提摩太译。泰西贝德礼,国籍、生平均不详。《农学新法》的可贵之处,主要在于它介绍了使用化学肥料的宜处,向人们展示了新科学在农业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。《农学新法》有广

  • 勾股引蒙

    五卷。清陈訏(1650-约1722)撰。陈訏字言扬,浙江海宁人,曾官淳安县教谕。1683年著《勾股述》二卷附《开方发明》一卷。1722年著《勾股引蒙》,原本不分卷数,《四库全书》收入时按其内容归为五卷

  • 赐书堂集

    四十卷。清翁照(1676-1755)撰。翁照,字朗夫,一字霁堂,江阴(今江苏常熟)人。乾隆丙辰(1736)荐博学鸿词,因病不试,后又以经学荐,不遇。翁照性醇谨,不作妄语,与大学士嵇曾筠、高斌并称老友,

  • 补梁疆域志

    四卷。清洪孙(1804——1859)撰。洪孙,字子龄,一字芝舲,阳湖(今江苏武进)人。地理学家。少孤,刻苦自励,精研古代地理学,著有《战国地名备考》等书。是书鉴于东晋十六国以来,州郡县的所属更改频繁,

  • 星轺指掌

    三卷,续一卷。德国人马尔顿撰。马尔顿(1756-1821),德国汉堡人,国际法名家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),撰成《欧罗巴近代国际法》,当时颇流行于世。《星轺指掌》似是该书的外交篇,道光初年法文本刊行

  • 古老子

    二卷。旧题许剑道人(生平事迹均不详)手刊。古人尊崇老子其人及书,常将《老子》一书刻于石上,以传后世,并题当事者字号以便青史垂名。收藏家又常于石上拓印图书以为珍品,此书则似为拓本。据《四库提要》载录,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