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卷。清凌树屏(约1754年前后在世)撰。凌树屏字保釐,号缄亭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约1754年前后在世。乾隆四年(1739)进士,官凤县知县,调咸阳,后改补嘉兴府教授。树屏工诗赋
四十卷。明俞安期(1550-?)撰。俞安期,初名策,字公临,更名后,改字羡长。江苏吴江人。卒年不详。著有《唐类函》等多种。是集凡四十卷。为骚一卷,赋一卷,诗三十七卷,杂文一卷。安期之名本由依附七子而成
一卷。明俞焕章撰,管一骖删正。俞焕章,字文伯,一骖字左仲,都是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是书成于万历辛亥年,上起三皇,下迄明之神宗,各以世系、地域列而为图,共有图五十七幅。其中对各代割据政权,亦依各代附录,
一卷。清金光耿(约1662年前后在世)撰。金光耿,字介遵,另一说字觐文,江西婺源人,生卒年不详。康熙初年诸生,《江南通志》记为康熙四十四年(1705)举人,此记载有误,因为金光耿的父亲金懋衡为明万历二
一卷。宋陈与义(1090-1138)撰。陈与义字去非,号简斋,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进士出身,任太学博士,累迁兵部员外郎,官至参知政事。才智超群,儿时就能作文,尤长于诗,尝赋墨梅。著有《简斋集》(已著
八卷。元史伯璇撰。伯璇字文玑,温州平阳(今属浙江)人。生平不详。该书引赵顺孙《四书纂疏》、吴真子《四书集成》、胡炳文《四书通》、许谦《四书丛说》、陈栎《四书发明》等等,取其与《四书章句集注》异同者,各
无卷数。作者不详。是书主要记载沏茶的各种汤品,作者把汤品分为十六种,然后从不同角度谈论汤之优劣。首先为煎法,以汤之老嫩谈及沏茶的水有三种。其次为注法,以汤之注入器皿缓急谈及沏茶的水有三种。再次以不同器
七卷。清戴翊清、朱廷燮合辑。戴翊清,字竺青,乌程(今浙江省嘉兴)人,生卒年不详;朱廷燮字莲夫,归安(今属浙江省)人,生卒年不详。二人将其亡友安吉施寿民及其子施旭臣所著诗文五种即:《静学庐遗文》、《静学
一卷。清吴脉鬯撰。吴氏曾撰《易象图说》六卷,末卷有八卦纳甲占例。据其六世孙吴菼所作序言,此书于顺治十六年(1659)刻板。而卦变解八宫说则藏稿于家,因惧其不得流传,吴菼将其付梓以求广为传播,但此书未见
一卷。刘咸炘(1898-1934)撰。刘咸炘字鉴泉,四川双流人。四川大学教授。民国二十三年(1934)卒,年仅三十七岁。他于马、班、陈、范的书都撰有《知意》。《汉书知意》的开头有序论。序论中说,班固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