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学算笔谈

学算笔谈

十二卷。清华蘅芳(详见《代数术》)撰。《学算笔谈》是华蘅芳对数学诸方面的一部介绍评论性著作,也是一部通俗浅近的教科书。前六卷于1882年完成,后又续成六卷,共得十二卷。《学算笔谈》卷一到卷五论算术,卷六、卷七谈天元术,卷八、卷九论代数,卷十、卷十一为微积分初步,卷十二杂论。其序及卷一“总论算法之理”、卷十二杂论集中反映了华蘅芳对数学的看法及其数学教育的主张。他在自序中主张:“演为算式以习其数,设为问答以穷其趣;法由浅而入深,语虽繁而易晓。”在卷五中他又提出要推陈出新,厚今薄古,吸收外来文化的主张:“算学之事,则宜去故生新。不存先入之见,亦不存中西之见”,“数理渊深,不可限量,其中妙义,任人探索,终无穷尽之时,不可谓此理之外更无他理,此法之外更无他法。”卷五中还提出了“观书之法”。对于数学的重要性,他在序中给予了充分的论证,“算之切于日用,斯须不可离者也。”在卷一中,华蘅芳阐述了数学理论与具体计算方法的关系,“一切算法其初皆从算理而出,唯既得其法,则其理即寓于法之中,可以从法以得理,亦可舍理以用法,苟其法不误,则其理亦必不误也。”华蘅芳对数学的认识和在《学算笔谈》中提出的数学教育主张,至今仍有参考价值。《学算笔谈》的版本有1882年《行素轩算稿》本;1885年华氏刊本及1893年重刻本,均藏北京图书馆;1896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;1897年陕西味经刊书处刊本;《中西算学汇通本》等多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孔庭神在录

    八卷。清胡时忠撰。胡时忠原名时亨,字慎三,无锡(今属江苏)人。明崇祯时举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本书主要记载孔府祀典之事,先列位次,而对儒家圣贤各予著录,第八卷为考证辩论之词,共十五篇。《四库全书》列于存目。

  • 鲁不鲁乞东游记

    法国人、天主教方济各会教士鲁不鲁乞(Guillaume de Rubruquis,约1215-1270,又译卢卜鲁克)的行记。1253年,鲁不鲁乞受法国国王派遣出使蒙古。是年底,他到达蒙哥汗冬季行宫,

  • 续异记

    撰者不详。此书历代各家书目均未著录,亦不详其卷数以及亡于何时。惟《初学记》、《白孔六帖》、《太平广记》、《太平御览》、《事类赋注》等书有征引。所记内容为汉至梁的精怪故事和异闻奇事。故今人多以为作者为梁

  • 勤王记

    一卷。旧题宋臧梓撰。《四库提要》考证其为臧梓记录吕颐浩口述而编成。记载建炎三年(1129)金人攻泗州时,诸路军队勤王事迹。有《永乐大典》本、清乾隆四十二年(1777)孔继涵家抄本(现藏北京图书馆)。

  • 尚友斋论古

    无卷数,明涂一榛撰。涂一榛,生卒年不详,字廷荐,漳州镇海卫(今福建省漳州市)人,万历三十二年(1604)举进士,由金坛令擢南京吏部郎,后官至通政司通政使,为官以清正著名。《尚友斋论古》一书把从春秋时期

  • 湫漻斋丛书

    十种,十二卷。清陈准编。陈准字绳夫,江西瑞安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丛书所收均为金石目录学著作,共十种:清孙从添《上善堂书目》一卷、清丁麟年《日照丁氏藏器目》一卷、清刘喜海《长安获古编》一卷、清胡琨《泥封印古

  • 六书类纂

    九卷。清吴锦章(生卒年不详)撰。锦章兴山(今属湖北)人,尝为官于湖南。是书分类纂集说解,旨在为读者解决六书之惑。全书分上下两编。上编五卷为原体篇、偏旁考、补逸、篆文类似考、建首之文,下编四卷为分析本字

  • 磨绮室诗存

    一卷。清丁蓉绶(1841-1882)撰。丁蓉绶字竺云,湖南长沙人。同治举人。官户部主事。光绪壬午病卒,年四十一。蓉绶与王先谦乡举同年,继又同官京师。蓉绶卒后,先谦为刊存诗九十首,即此《磨绮室诗存》。丁

  • 两汉蒙求

    十一卷。宋刘班(生卒年不详)刘班字希范,吴兴(今属浙江)人。官至同知三省枢密院事。本书模仿李翰《蒙求记》的体例。收取两汉的事,以韵语编之。以便乡塾之诵习,而于史学无所发明。

  • 新本郑氏周易

    三卷。清惠栋(1697-1758)编。惠栋字定宇,号松崖,江苏吴县(今苏州)人。惠士奇次子,因其父号红豆先生,人称其为小红豆先生。幼年曾随父视学粤东,后家道中落,授徒自给,常陷于饥寒。为清代著名学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