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峨眉县志

峨眉县志

十卷首一卷,清王燮纂。王燮,宛平(今北京市丰台区)人,监生,嘉庆七年(1802)任峨眉县知县。王氏任县令后,思取志,考其山川道里之数,人物风尚之殊。及得旧本,乃乾隆五年(1740)县令文曙偕邑人张宏映重修者。王燮欲采辑旧闻,考订补续,未就。后大府奏修通志,檄各属以志往,王遂应命。凡乾隆以前事以前志为本,以后则以郡志为本。郡志选自郡伯宋梅生先生之书,成于嘉庆八年(1803)。以其为蓝本,而博采广搜,终成兹编。《峨眉县志》嘉庆十八年(1813)刻本,共十卷首一卷,卷首为序文、凡例、纂修姓氏、目录、图考。正文分为:卷一,方舆。卷二,建置。卷三,食货。卷四,典礼。卷五,官师。卷六至卷七,人物。卷八,祥异。卷九,艺文。卷十,杂著。此志体例严谨,去取精当,较旧志殆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其所记载物产远较《乐山志》详备,可供后人参考。尚有宣统三年(1911)李锦成补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学证文

    四卷。清毛奇龄撰。毛奇龄事详《仲氏易》。此书为考证《大学》各种改定本而撰,行文先列《大学》正文,附以各家解释,详述诸家《大学》改本之异同,又对各改本的渊源加以考辨。卷一为注疏本,乃真古本;卷二为汉熹平

  • 常谈搜

    四卷。清易本烺撰,其子崇垚等校。本烺字眉孙,湖北京山县人。是编卷端有同治癸亥(1863年)本烺弁言,以为天下有常谈语句,操觚家习知之,及叩其出处,则老生宿儒或有不能骤应者,且踵讹袭谬,不知其非。如“会

  • 经问

    十八卷。《经问补》三卷。清毛奇龄(详见《仲氏易》)撰。此书为奇龄说经之语,其门人录之成编,皆一问一答,所以取名《经问》。《经问补》三卷,是其子远宗所补录,体例与前者相同。此书对诸经的训释证佐分明,可称

  • 会理州志

    十卷,清邓仁垣、杨昶修,王继曾、吴钟仑纂。邓仁垣,湖南武罔人,曾任会理州知州。杨昶,湖南元陵人,曾任会理州知州。王继曾,训导。吴钟仑,举人。会理州志创于雍正七年(1729),为知州罗国珠所修。乾隆六十

  • 谪仙楼集

    三卷。明骆駸曾(约1613前后在世)编。骆駸曾字象先,浙江武康(今德清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二十六年(1598)进士。官至监察御史。太平府西北二十五里采石江有牛渚矶,矶之东有谪仙楼,以李白得名。又有白

  • 中州集

    十卷。附《乐府》一卷。金元好问(1190一1257)编。元好问字裕之,号遗山山人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哀宗正大元年(1224)中博学鸿词科,授儒林郎、官国史院编修等,金亡后不仕。著有《续夷坚志

  • 禹贡班义述

    三卷。清成孺撰。焦循《禹贡郑注释》是以《汉书·地理志》和郑注互相参证,而不是以班固之义为主,成孺因此特撰此《禹贡班义述》一书,全部根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来考究《禹贡》山水。在本书自序中成孺说:“《志》推

  • 雪楼集

    三十卷。元程钜夫(1249-1318)撰。钜夫初名文海,以字行。建昌(今江西南城)人。寓所名曰雪楼,时称雪楼先生。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。追封楚国公,谥文宪。所著《玉堂集类稿》、《奏放存稿》及诗文杂著,本

  • 世祖章皇帝圣训

    六卷。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圣祖仁皇帝恭编,乾隆四年(1739)乾隆皇帝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。全书共有一百一十三则,分为三十二门,主要记述了清世祖章皇帝福临,幼龄践祚,定鼎北京,统一全国的事迹,对顺治

  • 周礼撮要

    一卷。清潘相(1713-1790)撰。潘相字润章,湖南安乡县(今属湖南)人,乾隆癸未(1763)进士,官至昆阳知州。书首有黄宜中乾隆十八年(1753)序,书凡六篇,天、地、春、夏、秋五官各为一篇,以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