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文学研究法

文学研究法

四卷。姚永朴(1862-1939)撰。姚永朴字仲实,安徽桐城人。曾主讲国立法政学校,应文科大学之聘,编订讲义。著有《国文学》四卷,翔赡而简易,典显而精凿。本书分二十五篇:起原、根本、范围、纲领、门类、功效、运会、派别、著述、告语、记载、诗歌、性情、状态、神理、气味、格律、声色、刚柔、奇正、雅俗、繁简、疵瑕、工夫、结论。作者论文大旨,本之姜坞、惜抱两先哲,但自周秦以迄当代通人之论,莫不考其全而撷其精。故虽谨守家法,而无门户之见。其发凡起例,仿之《文心雕龙》。自上古有书籍以来,论文要旨,略备于此。民国五年(1916)初版,民国十四年(1925)年第八版,均为铅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出汉魏石经考

    四卷(影印原稿本)。吴维孝撰。维孝字峻甫,率宾人。书前有宋文蔚、刘芝叟、陈景陶的序以及吴氏的叙目。首卷是汉石经残字,二卷为魏石经残字,三卷是魏石经残字考释。四卷以周氏、马氏所藏以及破碎的魏石经残字作为

  • 汉熹平石经遗字

    一卷。清万中立辑。中立字梅崖。家藏金石拓本极多。此书就是以其家藏之宋拓汉熹平石经残字二种,附以翁方纲模刻之本影印而成的。中立於光绪二十三年(1897)得黄易小蓬莱阁所藏汉熹平石经遗字拓本,后一年又得孙

  • 诗经附义

    不分卷。清纪大奎撰。纪大奎字向辰,号慎斋,临川(今江西省临川县)人。乾隆年间举人,历官昌乐、什邡等地知县,颇有政声,后擢任合州知州,生卒年不详。著作有《双桂堂稿》、《续编》、《遗稿》刊行于世。此书就是

  • 古赋辨体

    八卷。《外集》二卷。元祝尧(1318年前后在世)编。祝尧,江西上饶人,延祐五年(1318)进士,官无锡州同知。生卒年不详。书中收《楚辞》及两汉以至宋人辞赋,每朝录数篇,以辨其体格,凡八卷。外集二卷则拟

  • 历代守令传

    二十四卷。明魏显国撰。显国情况见《历代相臣传》条。该书主要记载历代著名官吏生平事迹,分两类,前21卷为历供循吏,录自宓不齐、仲由至刘秉直。后3卷为历代酷吏,录自郅都至敬羽。书中材料大多全录史传原文,偶

  • 愚一录易说订

    二卷。清郑献甫原著。杭辛斋疏订。郑献甫,字小谷,象州人。道光进士,曾官刑部主事。郑氏原书名为《愚一录易说》。书中对周易不章解句释,而是举一义而贯穿全线,对字义不明、前后矛盾之处皆加以订正,列举鸿博,朴

  • 襄阳外编

    不分卷。明顾道洪编。顾道洪字嗣图,无锡(今属江苏)人,生卒及仕履均不详。该书主要记唐代诗人孟浩然之事。书编于明万历年间(1573-1619),因孟浩然乃襄阳人,故名为《襄阳外编》。书中首列孟浩然像,并

  • 广韵音和急就篇

    一卷。清洪榜撰。洪氏生平见“四声均和表”。洪氏谓辨音以戴东原为最精,《四声均和表》用其例;明等以江氏《四声切韵表》为详,然多牵引古音,所考犹有未尽。乃就《广韵》之次第,为之分析,考其声母,辨其等位,注

  • 伤寒发微论

    二卷。宋许叔微(详见《类证普济本事方》)撰。此书共二十二篇,分上下两卷。上卷首论伤寒七十二证,阐述诸证病机、证治及方药。以下各论并下卷诸篇均为零散札记,虽无系统,但不离伤寒本旨,尽融作者体会,来自实践

  • 周易辑要

    五卷。清朱瓒撰。朱瓒字霑,全椒人。此书成于乾隆五年(1740)。不讲河、洛,也不取朱子卦变之说,颇能芟除枝曼。只是逐句诠释,辞义虽然洁净,但不精微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