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明史纪事本末

明史纪事本末

八十卷。清谷应泰撰。谷应泰(1620-1690),字赓虞,号霖苍,直隶丰润(今河北丰润)人。顺治四年进士,官至浙江提学佥事。他自幼勤奋好学,过目成诵,成年后博闻强记,擅长于史学。他对袁枢的《通鉴纪事本末》一书的体例、写法十分推崇,认为事实包举而精详,叙述简练而隐括,使读者览后对理乱之大趋、政治之得失一目了然。谷应泰利用自己提调学政的有利条件,广泛搜集明朝的邸报,博采众家著述之长,并邀请了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、学问家作为自己的助手,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,至顺治十五年(1658年)终于完成了八十卷本的《明史纪事本末》一书的撰述。全书的断限是:自元顺帝至正十二年(1352年)闰三月,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梁始,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(1644年)三月十九日,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北京、思宗被迫自缢煤山(今景山)止,包举了有明一代的历史事实。本书史料丰富,叙事简明扼要,首尾一贯,每卷后都有“谷应泰曰”的评论,表明自己的观点。《明史纪事本末》成书于清一统天下之始、各种制度亟待确立之时,的确表明了作者欲从明朝的兴衰治乱中,为清朝统治阶级寻找经验教训,以确立治国大政方针的目的。例如,该书卷十五《削夺诸藩》,谷应泰指出:明初,太祖将其子孙分封各地为王,名为屏藩京师,实则“国祸之本也”;建文帝时削藩,使燕王朱棣“靖难”起兵,实则“削亦反,不削亦反”,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时也说“撤亦反,不撤亦反”。这说明《明史纪事本末》给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政治决策以启迪。当然,书中也有很多缺点,诸如“郑和下西洋”这一世界史上的壮举、清朝先世与明廷的关系等重要史实缺略不载,另外,叙事与论断的比例也有搭配不当之处。但该书因修成于官书《明史》之前,无论在当时、还是现在,均是一部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史书。《明史记事本末》撰成后,有“筑益堂本”行世。乾隆年间,清廷纂修《四库全书》时将其收入其中。谷应泰还能诗善文,著有《筑益堂集》、《筑益堂诗集》和《博物要览》等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楼易说

    十八卷。清杨家洙撰。家洙字东川,安徽怀宁人,乾隆岁贡生,《安徽省志》、《怀宁县志》均有传。此书意欲补程朱之未备,其以朱子本义为宗,前八卷解经,卷九卷十解上下彖传,卷十一、十二解上下象传,卷十三解文言,

  • 竹叶庵文集诗

    二十四卷。《词》九卷。清张埙(约1780前后在世)撰。生卒年未详。张埙字商言,号瘦铜。江苏吴县人。乾隆三十年(1765)举人。官内阁中书。此编聚其生平之诗,随所游历,各为一集。凡《南海集》二卷、《西征

  • 竹垞文类

    二十六卷。清朱彝尊(约1629-1709)撰。生平详见《经义考》(辞目)此集收康熙十六年(1677)以前的大部分诗文,其中诗十四卷,文十二卷。据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撰著者称:“此集乃其未遇时所刻。中有《曝

  • 古今同姓名录

    一卷。梁元帝萧绎(508-554)编。萧绎字世诚,萧衍第七子。幼时盲一目,聪明好学,博览群书,下笔成章,出言为论。在位三年,谥号孝元。萧绎著有《孝德传》三十卷,《忠臣传》三十卷,注《汉书》一百一十五卷

  • 秦书集存

    共十六卷(《秦书集存》十四卷,《补遗》二卷)。近人华学涑(生卒年不详)辑。学涑字石斧,天津人。书前有辛酉(1921年)王守恂序和壬戌(1922年)华氏自序并凡例七条。其编排体例悉依《说文》,每字之上冠

  • 东原集

    七卷。明杜琼(1394-1474)撰。杜琼,字用嘉,自号鹿冠老人、东原耕者,江苏吴县人。博综古今。知府况钟两荐之,固辞不出。其一生持方竹杖,出游友朋之间,归而粗食淡饭,怡怡如也。著有《纪善录》、《耕余

  • 西游补

    十六回。明董说(1620-1686)撰。董说字若雨,明亡后为僧,更名南潜,号月函,浙江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他和反清志士有联系,曾参加复社,系复社主将张溥的学生,也曾从黄道周学《易》。据《乾隆乌程县志

  • 周易本义附录纂疏

    十五卷。元胡一桂(1247-?)撰。胡一桂字庭芳。号双湖,徽州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宋景定五年(1264年),领乡荐,试礼部不第,遂退居教授乡里以终。事迹具《元史本传》。胡一桂的父亲胡方平,从沈贵宝,董

  • 委羽山志

    六卷。明张仲孝撰。张仲孝,字百原,江苏常熟人。以进士官浙江黄岩县知县。委羽山在黄岩县南五里,形似龟,故名翠龟,又名龟兹、俱依。相传周朝刘奉林讣为此地为仙圣窟穴,自嵩山迁居至此。丹成乘鹤升天,离去前竖大

  • 义侠记传奇

    二卷。明沈璟(1553-1610)撰,沈璟事迹见《桃符记》条。此记二卷,三十六出。演宋梁山泊武松的故事。剧中武松尚义任侠,故名。所演武松景阳打虎,阳谷遇兄,杀西门庆,伏蒋门神,十字坡认义,飞云浦复仇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