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水经注

水经注

四十卷。郦道元撰。郦道元(469-527年),字善长,幽州范阳涿郡(今河北涿县)人,北魏著名地理学家。孝文帝时,历官尚书主客郎、治书侍御史,累迁辅国将军、东荆州刺史、御史中尉等。居官号称严猛,为权贵所不容。南齐皇子萧宝夤因亡国投奔北魏,后又欲谋叛。北魏孝明帝以郦道元为关西大使,查办萧宝夤谋叛事,被萧宝夤杀害。一生博览,好著述,撰有《本志》、《七聘》等,流传至今者,唯《水经注》四十卷。《水经》是一部古地理书,专记全国河流源委和所经地理,旧题东汉桑钦撰,又有以为晋郭璞所作。清代四库馆臣考辩,以其作者为三国时人,迄今为多数学者沿用。其书内容简略,只述一百三十七条水道,有的只不过简短到一、两句话。郦道元据以为纲,详加补注,叙述了一千三百五十余条水道,注文三十余万字,为原书二十余倍。其注征引广博,依水道沿途历记山川、都市、冢墓、祠庙、第室、石刻、名胜、故事、歌谣、怪异,并及于动物、植物。据统计,其注引用古书多达三百余种。其中,颇有一些极珍贵的古代史料。如卷十四鲍丘水下所附高梁水条,引用了晋惠帝元康五年所立《刘靖碑》,知曹魏时曾修车箱渠,“自蓟西北径昌平,东尽渔阳潞县,凡所含润四、五百里,所灌田万有余顷”。这一记述,较比《三国志·魏志·刘靖传》详实而具体。再如卷二十九比水条下所记樊宏在湖阳为一个田庄实况,更为史书所不多见。《水经注》与其说为《水经》作注,实不如说是郦道元的再创作。只是由于他生活在南北对峙的历史年代,对南方的地理形势仅凭耳闻,未曾目睹,形成其书“详于北而略于南”的不足。该书在中唐以前尚未为世人所重视,以致宋初修《崇文总目》时,称其已佚五篇(卷),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所引滹沱水、洛水、泾水等已不见于传本。自明以来,唯有万历时朱谋玮笺校注本流传较广。至清,致力于该书的学者不下二、三十家,成为其间“显学”,名为“郦学”。最初,以全祖望、赵一清、戴震最为著名。全祖望有《七校水经注》,赵一清著《水经注释》重加厘订后人所注,并考补了所佚五卷中的二十一条水道。戴震则据《永乐大典》详加校勘,补正了七千二百九十余字。至清末,王先谦汇众家之说,著成《合校水经注》。民国初年,杨守敬又有《水经注疏》和《水经注图》。原想写成《水经注疏》八十卷,未完而卒,由其学生熊会贞续成,由科学出版社出版,可谓集大成之作。但尚有许多细致工作,有待进一步深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百川学海

    一百三十二种,一百五十五卷。明冯可宾编辑。冯可宾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该丛书在《续百川学海》之后,复又汇辑古今小品著述,仍按天干顺序分为十集,共十二册,主要有:明邢云路《立春考》、明沈士谦《明良录略》、

  • 木钟台集

    无卷数。明唐枢(详见《宋学商求》条)撰。此编共收唐枢所著理学之书二十九种,即《礼元剩语》一卷、《真谈》一卷、《一庵语录》一卷、《游录》一卷、《周礼因论》一卷、《因领录》一卷、《三一测》一卷、《咨言》一

  • 筹海军刍议

    二卷。姚锡光(1853-?)撰。姚锡光字叔泉,江苏丹徒(今江苏镇江)人,晚清兵学家。曾任天津武备学堂教习,后擢升为清政府练兵处军政司副使、陆军部侍郎等职。中日甲午战争前后,姚氏在山东巡抚、两江总督幕中

  • 琅玡帖

    一卷。晋王羲之书,沂水王氏刻。王氏生平、籍贯已不可考。王羲之的书法遗迹自从宋淳化(990-994)始有总集之三卷刻本。但由于收录者暗于鉴别,故淳化帖真伪混杂、缺乏分辨,后经米芾等的考证、勘验,伪书被屏

  • 郑君纪年

    一卷。清陈鳣(1753-1817)撰。陈鳣字仲鱼,号简庄,浙江海宁人。嘉庆举人。通文字训诂之学,长于校勘、辑佚,著有《论语古训》、《石经说》、《恒言广证》等。此书据郑玄本传,参以群书,排次事实,系以年

  • 吕新吾全集

    见《新吾吕先生集》。

  • 证治要诀类方

    四卷。明戴原礼(详见《推求师意》)撰。此书系作者为配合《证治要诀》而作,又名《秘传证治类方》。书中共载方药四百三十余首,按汤、饮、散、丸、丹、膏分类编次。卷一为汤类,卷二为饮类,卷三为散类,卷四为丸、

  • 严文靖公集

    十二卷。明严讷(1511-1584)撰。严讷生平详见《春秋华国》(辞目)。此集共十二卷。据《明史·严讷传》称“讷入直西苑,所撰青词皆称旨,然文格未能拔俗。”此集所作多为应酬之作,格调不高。末附诗四十六

  •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

    一卷。唐代释法顺撰。法顺生平事迹详见《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》辞条。《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》,亦称《华严五教观门》。因华严宗将佛教一切流派分为小教,始教、终教、顿教、圆教五教,认为《华严经》教理最

  • 台湾野记

    即《台湾外纪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