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直斋书录解题

直斋书录解题

二十二卷,南宋陈振孙撰。陈振孙(约1186-约1262),曾名瑗,字伯玉,号直斋,湖州安吉(今属浙江)人,一说湖州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,著名目录学家。宁宗、理宗之际,历溧水、绍兴、鄞县教授,台州知州,嘉兴知府等。淳珰四年(1244),除国子司业。后官至侍郎,以宝章阁待制致仕。藏书最多,传录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,经近二十年的辛勤努力,编成“书录解题”,因其所居号“直斋”,故名其书《直斋书录解题》。原本五十六卷,分经、史、子、集四录,故书名中称“书录”。全书共分五十三类,在两宋官修书目基础上调整增补了门类。经录十类:易类、书类、诗类、礼类、春秋类、孝经类、语孟类、谶纬类、经解类、小学类。史录十六类:正史类、别史类、编年类、起居注类、诏令类、伪史类、杂史类、典故类、职官类、礼注类、时令类、传记类、法令类、谱牒类、目录类、地理类。子录二十类:儒家类、道家类、法家类、名家类、墨家类、纵横家类、农家类、杂家类、小说家类、神仙类、释氏类、兵书类、历象类、阴阳家类、卜筮类、形法类、医书类、音乐类、杂艺术、类书类。集录七类:楚辞类、总集类、别集类、诗集类、歌词类、章奏类、文史类。该书没有大序,只有八个类目有小序,用以说明类目的增创和内容的变化。“语孟类”小序,叙其增创之由。“小学类”小序,重新确定该类目著录范围为“文字训诂”,论书法者“列于杂艺类”。“起居注类”小序,重新确定该类目“与实录共为一类,而别出诏令”。“时令类”小序,叙这一类自“子部农家类”列之“史部”的原因。“阴阳家类”小序,叙恢复这一类目之由,“以时日、禄命、遁甲等备阴阳一家之阙”。“音乐类”小序,以“古乐已不复有书”,汉唐以来的乐府、教坊、琵琶、羯鼓之类著述,不应列于经录,故“著于子录杂艺之前”。“诗集类”小序、“章奏类”小序,都叙其别为一类,是因其有单行本即“独行者”。每书各详其卷帙多少、撰人姓名及官称、成书及内容起止、重要序跋摘录等,间有史书考订,谓之“解题”。该书著录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,超过南宋官修《中兴馆阁书目》所著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。其“解题”的参考使用价值,也较《中兴馆阁书目》为优。私人藏书目录在数量、质量方面同时超越官修目录,该书是其转折点。从此,官修目录改记藏书为只记本朝著述,随之兴起补各朝著述的热潮。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原本五十六卷,相传明代毛晋有半部南宋刻本。北京大学图书馆有李盛铎旧藏传抄宋兰挥旧藏本,存二十卷。北京图书馆藏有元抄本,仅四卷(卷四七至卷五〇)。清代四库馆从《永乐大典》辑出,重编为二十二卷,刻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,为今之通行本。乾隆四十三年(1704),卢文弨以四库馆本为基础,校以“元本”残卷两种,并“据之定为五十六卷”,恢复原先次第,名以《新订直斋书录解题》,被称为卢校本,稿藏上海图书馆(缺卷八至卷一六)。南京图书馆藏丁丙跋卢校本,青海师范学院藏缪荃孙批校本,北京图书馆藏傅增湘录卢校跋本,均为善本。1987年,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校点本,以“聚珍版”为底本,元抄本及卢校本为主要校本,并附有关该书的评论及作者的事迹,为目前最为实用的一个本子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翁源县志

    八卷,清杨楚枝修,郭正嘉纂。杨楚枝,云南太和人,举人,康熙二十八年(1763)任知县。郭正嘉,翁源人,贡生。明万历间县令姜子贞始创县志,至康熙间,五度踵修。此志乾隆间郭正嘉属稿草创,杨楚枝复加采访,按

  • 钝根杂著

    四卷。清周池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池字商濂,湖口(今江西鄱阳)人。自幼喜好经史,著述颇多,有《读史偶评》、《唐鉴偶评》、《骈语类鉴》等。《钝根杂著》是杂述儒家学说,兼及考证。卷一为《理气图说》;卷二为《

  • 春秋集传

    ① 一卷(附《春秋统例》)。唐啖助(724-770)撰,清马国翰辑。啖助字叔佐,关中(今陕西)人,唐代中期经学家。唐玄宗天宝末避地江东,客居不返。曾任台州临海县尉、润州丹阳县尉。著有《春秋集传》、(又

  • 西游录地理考证

    一卷。清丁谦撰。丁谦(1843-1919),字益甫,浙江仁和(今杭州市)人。清末举人,曾任象山县教谕二十余年,喜志历史上边疆及外国地理。撰有《蓬莱轩地理学丛书》六十九卷。此篇据盛如梓删略本,仅转录李光

  • 拜经堂丛书

    十种,六十一卷,附录二卷。清臧庸(1767-1811)编。臧庸本名镛堂,字在东,号拜经,经学家臧琳玄孙,江苏武进人。从师卢文弨,并从钱大昕、段玉裁等讨论学术。曾帮助阮元汇辑《经籍籑诂》等。十种有《拜经

  • 越隽厅全志

    十二卷,清孙锵纂修。孙锵,明州人,曾任越隽厅丞。越隽,明以前志无考。清光绪初,厅丞何晒曦以纂辑之任属厅人马忠良,寻旧志,只写本十余页。勤搜博采,粗成四卷。后忠良游定水,始获读四川通志。于是有关越事者,

  • 梦春庐词

    一卷。清李贻德(1783-1832)撰。李贻德字天彝,号次白,嘉兴(今属浙江)人。其于江宁投师孙星衍。著有《〈春秋左传〉贾服注辑述》等书。此书为其手定词稿,而殁后所刊。收词四十八首,意境不深。其间有《

  • 甲申保定城守纪略

    一卷。清戴名世(详见《孑遗录》)撰。书中叙明故光禄寺卿张罗彦及其兄进士张罗後,弟诸生张罗善、武进士张罗辅等守保定事。崇祯十六年(1643),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迅猛发展,明廷重为设防,自京畿以达山海关、永

  • 朱子晚年全论

    八卷。清代李绂(1673-1750)编。李绂见《陆象山年谱》条。此书针对明万历年间陈建撰写的《学部通辨》等书中的“尊朱绌陆”观点,摘取朱熹正、续、别三集所载的与友人答问、讲义、题词之类内容,排列编辑,

  • 法华三昧忏仪

    一卷。隋代释智撰。智生平事迹详见《维摩诘所说经文疏》辞条。《法华三昧忏仪》是智大师依法华普贤观点及诸大乘经意,依法华经普贤菩萨品而撰立此忏仪。用以劝众归佛,教人恒以法华为宗。此忏仪共有五章:第一、劝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