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外传

礼记外传

一卷。唐成伯玙(详见《毛诗指说》条)撰。清张幼伦(生卒不详)注。幼伦吴郡人,事迹均无考。是书仿《白虎通》体例,就古礼制发挥义蕴,各有依据,大致以郑学为宗。而其论“寿过百二十为失归袄怪”,论“五运”涉及魏晋。考晁公武《读书志》云:“《义例》两卷,五十篇;《名数》两卷,六十九篇。虽以《礼记》为目,通以《三礼》言之,疑此两条在《名数》中也”。今就辑本言之,如“五斋”、“三酒”、“六饮”,本《酒正》及《浆人》;“斩裒以六寸之布广四寸为衰”,本《丧服记》;“禘大祫小”,本《鲁禘祫志》(详见陈道祥《礼书》七十一引),而知王肃、张融、孔晁辈称“禘大祫小”者皆俗儒(详见《王制疏》);“天子庙主长尺二寸”,本《五经异义》(《曲礼》及《通典》四十八引),及《公羊·文二年传》何注,而知《穀梁》麋信注引卫宏说“右主八寸,左主七寸”者非古制(详见《穀梁·文二年传疏》引);“斋必变食,去其荤羶”,本《庄子·人世间》,而知朱彝尊《曝书亭集》、俞樾《论语郑义》,必援《周礼》“王斋日三举”,以议《论语》朱注者,失之偏颇;“将敛时先铺衾于紟下以举尸”本《丧经·丧亲章》而知《丧大礼疏》执《孝经》云“衾”不云“紟”,以议《皇侃义疏》者,失于拘泥;推之“经者实也”,本《檀弓》;“缌者如丝也”,本《丧服传注》及《释名·释丧制》;“学者觉也”,本《白虎通·辟雍篇》,学觉叠韵,胜于训“效”训“悟”;“籍者借也”,本《载芟序笺》甸师法及《说文·耒部)耤篆注,籍借双声,胜于训“耕”训“蹈”。凡若此类,义据宏深,去取精当。唯“夏至祭皇地祇于方泽”四句,则《孝经·纬)云“后稷为天地主,文王为五帝宗”(《唐书·儒学·沈伯仪传》引)。是周人祭地祇,配后稷不以后土。盖与《曲礼疏》“夏正之月”及“建申之月”两说,同以一意为言,皆不足据。又“毁庙无时祭”,则《天保》云“祠蒸尝,于公先王”。《异义》引古左氏说亦云“时享及二祧”(《御览》五百二十八引)。则“时祭”及“毁庙”确有明证,其说实不足为信。又“凡棺之重数”一节,谓“从内数向外,其意不数亲身之榇”,深得《檀弓》之旨。又“杝棺”一节,郑注云“所谓杝棺”,此“杝”即“椑”,乃以为“兕革棺一名椑棺,又名榇”。实为不合古制。又谓“兕革棺各三寸,椑棺八寸,属棺四寸,大官六寸”,与《丧大记》“君大棺八寸,属六寸,椑四寸”不相合,疑传写有误讹。张注也颇简明,如“名之傩者,取群隶为傩傩之声”,足补诸家所未及。《漆书》“谥号曰神主”,即本《异义》“皆刻谥于背”为说,可见古之主,但称“谥”不称“某祖考”。而明世宗之于武宗曰皇兄,于孝宗曰皇伯,尤为不经,惜当时无有援此正之者。再至以,《月令》为秦书,则沿郑注之失。《御览》五百六十二引“古者生无爵,死无谥。谥法周公所为也,尧舜禹汤皆后追议其功耳。”此本失辑,当补。考谥法起于殷初,故《白虎通·谥篇》以“尧舜为号,成汤为谥”。郑注《郊特牲》则以“古者,为殷以前”。成氏盖本郑说。其书广及《三礼》,当为《三礼总义》之类,而既以《礼记》为目,今姑且仍依马国翰“玉函山房辑本”隶于此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满汉吏治辑要

    一卷。清高鹗撰。高鹗,字兰墅(或作兰野),一字兰史,别署红楼外史,内务府镶黄旗汉军人。乾隆进士,官至刑科给事中。本书是他在嘉庆十四年(1809)任内阁中书时撰著的。其目的在于让各级官吏认识到自己是国家

  • 铁琴山馆遗翰

    四卷。清王笃(生卒年不详)书。王笃,字宝珊,秦(今陕西)人,官四川知县等。王笃工诗善书,宗法颜真卿,笔法苍劲。如该书帖中《水轮赋》、《史隐记》等皆轻圆秀丽、精熟工整,但字迹稍大者则笔锋不得劲展,以至逾

  • 长汀县志

    二十六卷,清陈朝义纂修。陈朝义,乾隆年间任长汀县知县。康熙五十七年(1718)邑令张文伟曾纂修邑志一部。陈朝义任县令后,以康熙张志为底本,参以省志郡志,又广加搜采,辑成此书。乾隆四十七年(1782)刻

  • 读小戴礼卢植注日记

    不分卷。清蒋元庆撰。蒋氏生卒年不详。元庆字子蕃。常熟县(今江苏省南部)人,优廪生。此书也是《学古堂日记》之一种,约有一万六七千字,大旨在于疏通证明卢注之精确可从。如《檀弓》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。卢注认为

  • 中庸指归

    一卷。中庸分章一卷。大学发微一卷。大学本旨一卷。宋黎立武撰。立武字以常,新喻(今江西新喻)人。咸淳进士,官至军器少监、国子司业。宋亡,不仕,闲居三十年而终。立武《中庸》之学受于郭忠孝,郭忠孝曾游于二程

  • 艳云亭传奇

    二卷。清朱佐朝撰。佐朝字良卿,吴县(今属江苏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与李玉、朱素臣、毕魏、叶时章等人友善。作有传奇三十多种,今存《渔家乐》、《朝阳凤》、《夺秋魁》、《艳云亭》、《乾坤啸》等十三种,以《渔家乐

  • 石淙稿

    十九卷。明杨一清(1454-1530)撰。杨一清,字应宁,安宁(今属云南)人,徒居丹徒(今属江苏)。8岁以奇童荐入翰林,成化八年(1472)即为进士,后累官至兵部、吏部尚书,入内阁,谥文襄。著有《石淙

  • 鹤滩集

    六卷。明钱福(1461-1504)撰。钱福,字与谦,号鹤滩,华亭(今江苏松江县)人。明弘治三年(1490)进士第一,授翰林院修撰。福为一时名家,其居所近鹤滩,因以自号,并名其集。福少时既聪颖有悟性,诗

  • 邯郸县志

    八卷。明张第修,张成教纂,卢龙云续修,宋仕明续纂。张第,山东茌平人,曾任邯郸县知县。张成教,邯郸人,曾任陕西巩昌府通判。卢龙云,广东南海人,曾任邯郸县知县。宋仕明,广东普宁人,曾任邯郸县教谕。万历元年

  • 日本华族女学校规则

    一卷。清裕庚(生卒年不详)撰。裕庚字朗西,汉军正白旗人。光绪间以优贡生历官道员。屡参英翰、长善、裕禄幕事,被劾再夺职。中法失和后投效台湾军营,为福建知府任用。后出使法国,升太仆寺少卿。回京后办理各国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