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外传

礼记外传

一卷。唐成伯玙(详见《毛诗指说》条)撰。清张幼伦(生卒不详)注。幼伦吴郡人,事迹均无考。是书仿《白虎通》体例,就古礼制发挥义蕴,各有依据,大致以郑学为宗。而其论“寿过百二十为失归袄怪”,论“五运”涉及魏晋。考晁公武《读书志》云:“《义例》两卷,五十篇;《名数》两卷,六十九篇。虽以《礼记》为目,通以《三礼》言之,疑此两条在《名数》中也”。今就辑本言之,如“五斋”、“三酒”、“六饮”,本《酒正》及《浆人》;“斩裒以六寸之布广四寸为衰”,本《丧服记》;“禘大祫小”,本《鲁禘祫志》(详见陈道祥《礼书》七十一引),而知王肃、张融、孔晁辈称“禘大祫小”者皆俗儒(详见《王制疏》);“天子庙主长尺二寸”,本《五经异义》(《曲礼》及《通典》四十八引),及《公羊·文二年传》何注,而知《穀梁》麋信注引卫宏说“右主八寸,左主七寸”者非古制(详见《穀梁·文二年传疏》引);“斋必变食,去其荤羶”,本《庄子·人世间》,而知朱彝尊《曝书亭集》、俞樾《论语郑义》,必援《周礼》“王斋日三举”,以议《论语》朱注者,失之偏颇;“将敛时先铺衾于紟下以举尸”本《丧经·丧亲章》而知《丧大礼疏》执《孝经》云“衾”不云“紟”,以议《皇侃义疏》者,失于拘泥;推之“经者实也”,本《檀弓》;“缌者如丝也”,本《丧服传注》及《释名·释丧制》;“学者觉也”,本《白虎通·辟雍篇》,学觉叠韵,胜于训“效”训“悟”;“籍者借也”,本《载芟序笺》甸师法及《说文·耒部)耤篆注,籍借双声,胜于训“耕”训“蹈”。凡若此类,义据宏深,去取精当。唯“夏至祭皇地祇于方泽”四句,则《孝经·纬)云“后稷为天地主,文王为五帝宗”(《唐书·儒学·沈伯仪传》引)。是周人祭地祇,配后稷不以后土。盖与《曲礼疏》“夏正之月”及“建申之月”两说,同以一意为言,皆不足据。又“毁庙无时祭”,则《天保》云“祠蒸尝,于公先王”。《异义》引古左氏说亦云“时享及二祧”(《御览》五百二十八引)。则“时祭”及“毁庙”确有明证,其说实不足为信。又“凡棺之重数”一节,谓“从内数向外,其意不数亲身之榇”,深得《檀弓》之旨。又“杝棺”一节,郑注云“所谓杝棺”,此“杝”即“椑”,乃以为“兕革棺一名椑棺,又名榇”。实为不合古制。又谓“兕革棺各三寸,椑棺八寸,属棺四寸,大官六寸”,与《丧大记》“君大棺八寸,属六寸,椑四寸”不相合,疑传写有误讹。张注也颇简明,如“名之傩者,取群隶为傩傩之声”,足补诸家所未及。《漆书》“谥号曰神主”,即本《异义》“皆刻谥于背”为说,可见古之主,但称“谥”不称“某祖考”。而明世宗之于武宗曰皇兄,于孝宗曰皇伯,尤为不经,惜当时无有援此正之者。再至以,《月令》为秦书,则沿郑注之失。《御览》五百六十二引“古者生无爵,死无谥。谥法周公所为也,尧舜禹汤皆后追议其功耳。”此本失辑,当补。考谥法起于殷初,故《白虎通·谥篇》以“尧舜为号,成汤为谥”。郑注《郊特牲》则以“古者,为殷以前”。成氏盖本郑说。其书广及《三礼》,当为《三礼总义》之类,而既以《礼记》为目,今姑且仍依马国翰“玉函山房辑本”隶于此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谈天

    十八卷。英国侯失勒·约翰(1792-1871)撰,伟烈亚力口译,李善兰、徐建寅笔受。侯失勒·约翰父维廉系英国天文学者,以发现天王星著名于世。约翰亦以治天文学著《密体》于当时。是编为其所撰《天文学》纲要

  • 群书治要

    十卷。唐魏征(580-643)等人奉敕撰。征字玄成,杰出的政治家、史学家。曾任谏议大夫、秘书监等职,参与主持编写史书和类书,成就卓著。《群书治要》五十卷,书成于贞观五年(631)。辑录经史诸子有关治国

  • 正论

    见《崔氏政论》。

  • 虎钤经

    二十卷。宋许洞(970-1011)撰。《宋史》本传云:许洞字洞天,苏州吴县(今属江苏)人。(案《四库提要》云:洞字渊夫,吴兴人。误。说详李裕民《四库提要订误》。父仲容,太子洗马致仕。洞幼时习弓矢击刺之

  • 平定金川方略

    三十二卷。清来保等撰。来保(1681-1764),字学圃,喜塔腊氏,满洲正白旗人,官至武英殿大学士、军机大臣。清乾隆十一年(1746年)底,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发动叛乱,高宗派兵进剿,经过两年的激战,

  • 西游证道书

    见《西游记》。

  • 秋锦山房集

    二十二卷。清李良年(1635-1694)撰。李良年,原名法远,又名兆潢,字武曾,号秋锦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,和兄绳远、弟符齐名,时称“三李”,又与朱彝尊齐名,并称“朱李”。康熙十八年(1679)曾荐

  • 石屋山居诗

    一卷。题曰石屋禅师撰,不著其名。《明史·艺文志》、《浙江通志》亦不载其目。诗中有“吾家住在霅溪西”之语,盖明代浙江湖州之僧。是集前为《山居》各体诗,后附《倡颂》九十首。首署参学门人至柔编,河南新安吴明

  • 清江碧嶂集

    一卷。元杜本(1276一1350)撰。本字伯景。号清碧。清江(今属江西)人。本读书能文,并经世致用,吴越岁饥,本上《救荒策》。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术用其言,米价顿平。荐于武宗,召至京。不久,归居武夷山。文

  • 兰芬斋丛书初集

    见《汗筠斋丛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