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离骚经九歌解义

离骚经九歌解义

二卷。清李光地(1642-1718)撰。李光第,字晋卿,号厚庵,安溪(今福建安溪)人。康熙九年(1670)进士。李氏笃信程朱理学,著有《榕村集》(四十卷),《周易通论》等。本书《四库存目》作《离骚经》一卷,《九歌注》一卷。与《参同契解义》、《阴符经解义》合称《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》正文分《离骚经》和《九歌》。《离骚》共分十七节加以注解,太有李光第《后叙》、《附记》各一篇。《九歌》仅收《东皇太一》至《山鬼》九篇,删去《国殇》、《礼魂》。每篇分若干节,篇末对该篇加以总的解说。《九歌》后附李氏跋一篇。注文简明,以疏通文义为主。书中精华在于对《离骚》的注解。其特点是:一、善于分析篇章结构。如将《离骚》分为两大部分,并概括段旨。在段内又分若干层次,并揭示其结构内在联系。虽未必尽是,但试图从作品构架上加以把握,令人受到启发。而在《附记》中,将《离骚》分为回顾现实生活和设想神幻境界两大部分,这是前人未曾论及的新颖提法。二、在文义阐发上,时有精辟见解。如《离骚》“余既滋兰之九畹兮”以下八句,王、朱等所解,或有违文义或支离破碎,而李氏将八句视为整体加以诠释:“言我昔者有志于为国培植,冀其及时收用。今者不伤其萎绝,而哀其芜秽。虽萎绝,芳性犹在也。芜秽,则将化为萧艾,是乃重可哀已。”将此节用比喻手法,为国培植人才,望其成才,一旦待用,萎绝不可伤,变节诚可哀的多层含意,揭示得透彻、明确。然本书将《国殇》、《礼魂》从《九歌》中剔除,硬凑“九”数,实属武断之举。另外妗氏好以君臣大义解《楚辞》,先入为主,不免穿凿。解《九歌》含意,也说:“故天神尊上,则以喻君,司命为太乙之佐,湘君、河伯,非天神之伦,则以喻臣。”亦不符合诗意。主要版本有:康熙五十七年(1718)《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》,《榕树丛书》本,在丙集内。光绪四年(1878)李光廷刻《榕园丛书》乙集本,北京图书馆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吴事略

    一卷。清南园啸客辑。南园啸客真实姓名及生卒年月事迹不详。《平吴事略》所述事起于顺治元年(1644)李自成攻占北京,崇祯帝自缢煤山(景山),太子、永王、定王就缚。又述李自成出走北京,清兵南下,苏州乡兵四

  • 尚书谊略

    二十八卷,《叙录》一卷。清姚永朴撰。姚永朴字仲实,安徽桐城人。此书只载今文二十八篇,而姚永朴所采录众说,也不分汉、宋,其中,多取自桐城方苞、姚鼐、戴钧衡、吴汝纶、马其昶等人的观点。书中所论,多为泛泛之

  • 赐葛堂文集

    六卷。清岳震川(1754-?)撰。岳震川字一山,洋里(今陕西洋县)人。乾隆进士,官中书舍人。岳震川勤于学,博览百家,能文,自成一家。不慕荣利,引退归里,奉养老母。本文集第一卷为杂著,辑文二十六篇;第二

  • 尉缭子直解

    五卷。明刘寅撰。刘寅生卒年及仕履皆不详。四库馆臣从其《三略直解》书自题前辛亥科进士,考太学进士题名,知其为洪武间人,籍贯崞县(今属山西)。张纶《林泉随笔》称太原刘寅著《六书直解》。今人余嘉锡先生考其所

  • 说文籀文考证

    二卷。近代叶德辉撰。叶氏生平著述,见《说文段注校三种》。是书乃是考证《说文》所采籀文之作。叶氏自序云:“《说文》一书,字则‘参以古籀’,谊则‘博采通人’,不考古籀不知文字递嬗之因,不采通人不知故训相传

  • 维摩诘所说经义记

    十六卷。隋代释慧远(?-592)撰。慧远,俗姓李,敦煌人。幼年丧父,三岁即欲出家,每见沙门心生崇敬。13岁于古贤谷寺从思恩禅师出家。从大隐律师听《四分律》,用心大苦。周武灭法,潜于汤郡,三年诵法华维摩

  • 杏村诗集

    七卷。清谢重辉(约1662年前后在世)撰。谢重辉,字千仞,号方山,一号杏村。乃大学士谢升之子。德州(今山东德州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以父荫为中书舍人。官至刑部郎中。后引疾归乡。重辉工诗,为王士祯所推重。

  • 通鉴地理今释

    十六卷。清吴熙载撰。熙载原名廷风,字熙载,以字行,号让之,仪征(今江苏仪征县)人。是书释以今地,多采齐次风、戴东原、徐呈伯、董方立、沈子敦之说,对《通览》中所载地名之异同沿革予以考证,指出其今名。熙载

  • 可如

    六卷。明董德镛(生卒年不详)撰。董德镛,字孔昭,鄞县(今浙江省鄞县)人。其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内容取禽、兽、鱼、虫之事,合于忠、孝、节、义者,分类摘录,共六卷,六十三门,每门又各为标目,其首皆冠以“可如

  • 经术公理学

    四卷。宋育仁撰。宋育仁(1857-1981)字芸子,一字芸岩,四川富顺人。清光绪十二年(1886)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,1889年升任翰林院检讨。曾出使英、法、意、比四国会使馆参赞,归国后回翰林院。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