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史正音切韵指南

经史正音切韵指南

一卷。元刘鉴编撰。简称《切韵指南》。刘鉴字士明,关中(今陕西一带)人。另著《经史动静字音》,未见传本。刘氏生平不详。据其自序,此书成于元顺帝至元二年(1336年)。自序云:“仆于暇日,因其旧制,以成十六通摄,作检韵之法,析繁补隙,详分门类。并私述玄关六段,总括诸门,尽其蕴奥,名之曰《经史正音切韵指南》。与韩氏《五音集韵》互为体用,诸韵字音,皆由此韵而出也。”可见此图与金韩道昭《五音集韵》的关系是很密切的。韩氏《五音集韵》成于金泰和八年(1208年),它把《切韵》韵部合并了十四韵,是最早合并韵部的韵书。刘氏此图虽然受到韩氏韵书影响,但两书所并韵部并不完全相同,刘书并非完全依据《五音集韵》编制的,实际上刘书更接近《四声等子》,它所并各韵与《四声等子》基本一致。在韵图体式上,它与《四声等子》基本一致,全书也分十六摄;所注内转、外转亦与《等子》相同;只是各摄序次略有不同,《切韵指南》是通、江、止、遇、蟹、臻、山、效、果(假)、宕、曾、梗、流、深、咸。而《等子》则是通、效、宕(江)、遇、流、蟹、止、臻、山、果(麻)、曾(梗)、咸(深)。《切韵指南》列二十四图,较《等子》多出四图,它把“江”“梗”、“深”三摄独立列图,又把咸摄“严”、“凡”两韵分出别立一图。它所并的韵与《等子》基本一致,不同之处在于《等子》“江”“阳”、“盐”“添”“严”“凡”、“蒸”“庚三”“清”“青”分别相并;而《指南》“江”“阳”不并;“严”“凡”、“庚三”“清”“青”分别相并。声母方面《指南》与《等子》一致。总之,《指南》与《等子》的关系是很密切的,刘氏可能是按《等子》体制,填入《五音集韵》的韵字,编成了这部韵图。《切韵指南》受到《五音集韵》的束缚,是比较保守的。为了调和实际语音与《切韵指南》的矛盾,刘氏撰成《门法玉钥匙》,附于《切韵指南》之末。所列门法凡十三门:音和、类隔、窠切、轻重交互、振救、正音凭切、精照互用、寄语凭切、喻下凭切、日寄凭切、通广、侷狭、内外。这十三门是宋元以来等韵门法发展的集中概括,对韵图归等列字问题做了较为完备的说明。是书有明成化三年(1467年)释文儒刊本、明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刊本、明万历十七年(1589年)刊本(附于《改并篇韵》)、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释恒远单刊本、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刊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琴旨

    二卷。清王坦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坦字吉途,南通(今属江苏)人。王坦作此书,本照《律吕正义》的宗旨,而加以推究阐明。其五声数论琴之说,认为丝乐弦音,应当以五声之数定其丝纶多寡之数为体,徽分疏密之数为用,

  • 人海诗区

    四卷。不著撰人姓名。其诗四卷。分为都城、宫殿、桥闸、祠墓、苑囿、驿馆、园亭、坊市、几甸、边障、山峪、水淀、岁时、风俗、寺观、杂咏等十六类。杂咏又分为绝艺、仙释、花卉、品味、器用、漕运等六种。其都城、宫

  • 别本声律发蒙

    六卷。元祝明(生卒年不详)撰。原书二卷,此本作五卷。大约为后人所分,书末附歌一卷。题曰黄石居士撰。每卷又题马崇儒重订。此二人均不详。据书中前后题识,盖嘉靖中衡王府医正也。

  • 垣曲县志

    ①十六卷。清纪宏谟修,马佐纂。纪宏谟字伯禹,辽宁开原卫人,河南辉县籍荫生,康熙三年(1663)任垣曲县知县。马佐,邑人,榆社县教谕。按垣曲志,创自于明嘉靖十五年,一修于万历年间,纪宏谟掌垣曲后,见旧志

  • 东郭记传奇

    二卷。明孙仁孺(约1612年前后在世)撰。孙仁儒号峨嵋子,亦称白雪楼主,四川人,生平事迹均不详。清无名氏《传奇汇考》著录为无名氏作。万历本封页题峨嵋子评点,卷首序文署款云“峨嵋子书于白雪楼”,末有方印

  • 世本八种

    作者不详。记载自黄帝至秦朝(一说春秋》帝王公卿大夫的世系及事迹,有《帝系谱》、《诸侯谱》、《卿大夫谱》、《氏姓》、《居》、《作》、《谥法》等篇,大概原为古史官所记,后来续有增补,并非出于一人之手。司马

  • 渔父

   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,休坐乎杏坛之上。弟子读书,孔子弦歌鼓琴。奏曲未半,有渔父者下船而来,须眉交白,被发揄袂,行原以上,距陆而止,左手据膝,右手持颐以听,曲终而招子贡、子路。二人俱对。客指孔子曰:“彼何为

  • 原本通俗编

    十五卷及二十五卷。清翟灏撰。乾隆间无不宜斋所刊《通俗编》,三十八卷,并明分门目,为定本,已著录。此系是书初成之本,刻入《函海》,乾隆本、道光本作十五卷,光绪本作二十五卷,另有《丛书集成》本,亦作二十五

  • 泰西名人事略

    一册。英国季理斐(Mac Gikliveray)编辑,王臻善译。该书记西方卓越人物二十五人,上自学士,下至婢女。凡行谊、功业、学问、艺能有一可取者皆采录。现有广学会本。

  • 大隋众经目录

    七卷。隋代释法经(生卒不详)等撰。法经生平事迹不详。《续高僧传》记载,隋开皇十四年,于大兴寺置十大德,即法经、僧休、法粲、慧藏、洪遵、慧远、法纂、僧晖明穆、昙迁等监掌翻事,敕修此书。《大隋众经目录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