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书拾唾
十二卷。明张九韶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九韶生平亦不详,著有《元史节要》。本书仿王应麟《小学绀珠》的体例。以数记事。分十二门,共一千一百二十五条。便于检阅。有李登序,谓其超出乎《类聚》、《通考》等书,则过誉之词。
十二卷。明张九韶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九韶生平亦不详,著有《元史节要》。本书仿王应麟《小学绀珠》的体例。以数记事。分十二门,共一千一百二十五条。便于检阅。有李登序,谓其超出乎《类聚》、《通考》等书,则过誉之词。
①八卷。清陈秉直修,赵贯台纂。陈秉直,辽宁海州人,贡士出身,顺治六年(1649)任平阴知县,官至浙江布政使。赵贯台字紫垣,邑人,顺治十一年(1654)举人。著有《古今物连类》等。考平阴县志,创修于明正
二卷。清焦廷琥撰。生卒年未详。焦廷琥有《尚书伸孔篇》。是编大题《因柳阁词钞》,小题《对花词》。据其自述,养病村居,启椟检得《花间集》、《花庵》诸词选,诵而爱之,间伤其体,故名曰《对花词》也。其小令时有
十二卷。清戴熙(?-1860)撰。戴熙字醇士,号鹿林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2)进士,官兵部右侍郎。1860年忠王李秀成克杭州,戴熙以本籍团练抵抗,兵败死之。是集有诗集十二卷,古文四
四卷。清师亮采辑。师亮采字禹门。嘉庆十九年(1814),署高邮知州,属金匮钱泳聚诸名迹刻石,置于文游台四贤祠。第一卷为苏轼《春帖子词》、《墨妙亭诗》、《烟江叠嶂图诗》、《挑耳图题后》。第二卷为苏轼《清
八卷。明马愉(1395-1447)撰。马愉,字性和,临朐(今山东临朐县)人。生平详见《澹轩集》(辞目)。是集系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)马愉之乡人都御史迟翔凤购得《澹轩集》残本,又经愉家人掇拾逸作,补
十一卷。清诸锦(1686-1769)撰。诸锦,字襄七,号草庐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,雍正二年(1724)进士,由庶吉士改金华府教授。乾隆元年(1736)举博学鸿词,授编修,官至左春坊左赞善。少时孤贫,
十卷,清盛镒源修,戴联壁等纂。盛镒源,山阴人,曾任城步县知县。戴联壁,曾任衡州府教授。城步为古黔巫之地,秦属长沙郡,明弘治年间始设县。清康熙年间创修县志,乾隆五十年(1785)知县贾构重修。此志则续乾
四卷。明冯孜撰。冯孜字原泉,浙江桐乡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隆庆戊辰(1568)年进士,官至湖广布政使。此书分元、亨、利、贞四集,每集一卷。内容上采远古黄帝时代,下迄明代,以战功显著者,录其事迹,并以《孙子》
九卷。清葛万里(生卒年不详)撰。葛万里号梦航,昆山(今属江苏)人。此本辑录宋、金、元、明人的别号,以别号的尾字分韵编辑。宋、金、元人共一卷,录一千八百余人。明朝人八卷,录一千二百人。宋、金、元人只注明
一卷。明孙丕扬(见《格物图》)撰。他著《格物图》后,复撰此书为讲学用。共分为三篇,一曰《格物工夫》,二曰《良知明辨》,三曰《心学始终》。大旨皆申明《格物图》中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