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绵字谱
三卷。近代王国维撰。参见《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》。是编专录古书中的联绵字,分为三类:一曰双声联绵字,二曰叠韵联绵字,三曰非双声叠韵联绵字。由双声叠韵联绵字与非双声叠韵联绵字之间,可证古代声随之遗迹与韵变之枢纽。联绵字之研究有益于古音之研究,因此清代治古音的学者,如钱大昕、戴震、程瑶田、钱坫、王念孙等,皆趋向于联绵字的搜求。是编见于《王忠悫公遗书》二集、《王静安先生遗书》中。
三卷。近代王国维撰。参见《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》。是编专录古书中的联绵字,分为三类:一曰双声联绵字,二曰叠韵联绵字,三曰非双声叠韵联绵字。由双声叠韵联绵字与非双声叠韵联绵字之间,可证古代声随之遗迹与韵变之枢纽。联绵字之研究有益于古音之研究,因此清代治古音的学者,如钱大昕、戴震、程瑶田、钱坫、王念孙等,皆趋向于联绵字的搜求。是编见于《王忠悫公遗书》二集、《王静安先生遗书》中。
一卷。清徐石麒(约1644年前后在世)撰。徐石麒字又陵,号垣庵,江都(今属江苏)人。徐石麒精研名理,擅度词曲,工于诗文,巧于绘画,天资聪颖,沉静寡言。明朝末年正遇战乱,不参与科举应试,居家著书,有诗词
二卷。佚名著。晁公武《读书志》载《甘石星经》一卷,注曰“汉甘公石申撰”。以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舍恒星象次,舍有占诀,以候休咎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有《石氏星簿经赞》一卷、《星经》二卷、《甘氏四七法》一卷。该
二卷。南宋魏了翁(1178-1237)撰。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《周易要义》。此书主要是杂录诸书,分条节录,而以自己的见解标于其下。书中多有不载诸书全文而节略“云云”之处,又有“如元子心规”之类,还有一条
五卷。清徐基(约1701年前后在世)撰。徐基,字宗顼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,由贡生官训导。集中文、赋、诗、词,皆是用苏轼前后《赤壁赋》中四百余字编缀窜写而成的。错综变幻,极有巧思。例如,其中的《游小赤
一种,清罗泽南撰。罗泽南(参见游天井峰记条)。道光二十二年(1842)九月,天高气爽,罗泽南偕谢春池、李察庵同往游龙山。时其寄宿洲上,离龙山百里地。龙山在县沿之西南,罗山峙其东,高逾四十里,与岳之祝融
二卷,附《梅花百咏》《茹荼百咏》。清许在璞撰。许在璞,生卒年不详,字玉仙,号冰壶老人,江苏常熟人,陆叙臣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有乾隆二十一年(1756)许氏家刊本。书前有沈德潜所作序言及作者自序,还有顾
六十卷。明陈耀文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耀文字晦伯,确山(今属河南)人。明嘉清年间进士,官至按察司副使。知识博洽,学治有据。著有《经典稽疑》、《学林正就》等。陈耀文家居近天中山,所撰故名曰:《天中记》。世
一卷,英国合信(详见《西医略论》)撰。咸丰七年(1858)合信至上海,撰《西医略论》,以补充《全体新论》之不详备之处,其中论及外科之学,便有人责难合信,认为江南人柔弱,不可轻易以刀技治病,西医之法不能
四卷。清刘鹗撰。刘鹗(1857-1909),字铁云,又字公约,别署鸿都百炼生,室名抱残守缺斋。江苏丹徒(今镇江)人。早年在河南、山东参与督治黄河。光绪十九年(1893)以知府任用。后弃官经商,曾建议借
三十卷,补一卷。清吴树声撰。吴树声(1819-1873)字鼎堂,一字筱亭,保山(今云南省保山县)人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年)举人,官山东肥城知县。工书,墨迹纯厚。嗜金石文字,著《鼎堂金石录》。长于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