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道德真经集注

道德真经集注

①十卷。宋张氏撰。张氏,其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。此书约成于绍圣年间(1094-1097),是集唐玄宗、河上公、王弼、王雱四家《老子》注本而成。没有增损,也无己意参入。卷首有唐玄宗、左仙公葛玄、王雱等注本序言;后有《音释》,非常简略,并有梁迥后序,阐述张氏撰此书之旨。《道德真经集注》按《道经》、《德经》八十一章逐句释义。先列经文,次为唐玄宗、河上公、王弼、王雱各家注疏,并于《道经》、《德经》之下,以王雱之意总论其要旨。虽然此书没有撰者新意,但其所集四家注本,今已亡佚者赖此书得以保存,今有讹误者又可以此书引校。后世学者对此书较为看重,更对其版本进行过认真考证。有学者据《宋史·艺文志》所载录文如海集注《老子》二卷,因其内含唐玄宗、河上公、王弼、王雱等注而认为其与《道德真经集注》相同。但因卷帙不同,不能肯定文如海与张氏所作是同一本书。近人王重民《老子考》认为张公是倡议作集注者,文如海受张公之命而为此集注也有可能。然到底真相如何,有待进一步考证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。②十八卷。宋彭耜(生卒年不详)撰。彭耜,字季益,号鹤林,是白玉蟾弟子,南宋未长乐(今属福建长乐)人。撰有《道德真经集注》、《道德真经集注释文》、《道德真经集注杂说》。《道德真经集注》约成于绍定己丑年(1229)。卷前有彭耜所作的《道德真经集注序》,略述作此书之旨;又有《道德真经说序》,分录史记《老子传》及宋主崇尚老子之事;又有《宋解经姓氏》,内含《政和御注》等十九家之作(十九家注本今已有亡佚)。该书合宋代诸家注释《老子》之书集纂而成,注文尊《御注》于其首,列诸子于其下。书中所引各家注疏,皆非全篇,多为择录。该书自序称此书共一十二卷,与今流行本卷帙不同。后世学者认为此书将宋代《老子》诸家注疏合而为一,同异互见其中,对于研究《老子》实有可借鉴之处;所附《解经姓氏》虽略注各人名字及著述,但也足以使人了解到宋人研究《老子》之概况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、明《道藏举要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张邦昌事略

    一卷。旧题宋王称撰。《四库提要》云:“核其文,即《东都事略》僭伪传也,摘其一卷,别立名目,又改王偁为王称”。北宋靖康二年(1127)三月,金兵陷汴京,册立张邦昌为帝,国号大楚,金兵北归后垮台,张邦昌后

  • 谦斋诗稿

    二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清曹庭枢(1706-?)撰。曹庭枢字六芗,嘉善(今浙江嘉兴)人,卒年不详。雍正元年(1723)副榜贡生。乾隆元年(1736)荐举博学鸿词。集中载有《午门谢颁月廪恭纪》诗。本集皆游京

  • 瘗鹤铭辨

    一卷。清张弨撰。张弨,详见《昭陵六骏赞辨》条。康熙六年(1667),张弨曾至镇江焦山下,仰卧以手拓石,共得六十九字。较诸本独多,比宋黄长睿、董招所载,多得八字。其考辨亦较顾元庆所书为详。传本入“四库存

  • 事典考略

    六卷。明徐袍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袍字仲章。此书采集前代的事迹,以及先儒的议论,分类成书。全书分目八十一。内容丛杂琐碎。

  • 周礼故书考

    一卷。清程际盛撰。际盛原名炎,字焕若,号东治。江苏长洲县(今属江苏)人,乾隆庚子(1780)进士,官至湖广道御史。此书不但收集郑注明言故书之异文,并收读如读为之字,计《天官》三十余条,《地官》六十余条

  • 新疆建置志

    四卷。清宋伯鲁纂。宋伯鲁字芝田,陕西醴泉人。《新疆建置志》光绪三十三年(1907)刻本。全书四卷,分总论、沿革与行政区划,继分别叙述道、府、州、县的沿革。此志史料详实,叙事详略有据。其尚有民国二年(1

  • 青溪遗稿

    二十八卷。清程正揆(1604-1677)撰。程正揆,初名正葵,字端伯,号鞠陵,又号青溪道人。入清后更今名。孝感(今属湖北)人。崇祯四年(1631)进士。入清后,官任光禄寺丞、工部侍郎等。顺治十四年(1

  • 康茂园行述

    一卷。清康亮钧述。亮钧,山西兴县人,荫生,官至顺德府知府,其他事迹不详。此书所记为其父康基田(1728-1813)事迹。基田字仲耕,号茂园,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进士,官至江南河道总督,因事革职,

  • 明清名人尺牍

    十卷。清冯瑜选刻梁同书所藏尺牍。冯瑜字鸣和,所刻《摹义堂法帖》与《瓯香馆帖》已著录。此刻收明人尺牍四卷,计三十五家,清代六卷,六十二家。此帖于嘉庆二十年(1815)刻成。梁同书作题语,大意是,他所藏明

  • 唐集辑要

    四卷。明唐枢(请参阅《宋学商求》条)撰,清王表正删辑。全书分讲学、论治、澄道、阐性四篇。唐枢之学纯出于禅宗,因此所言大抵空虚幻杳。此书所收,虽将其言辞太过者删除,但仍显偏激。收入《木钟台全集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