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重续千字文

重续千字文

二卷。宋葛刚正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刚正字德卿,自号水云清隐,江阴(今属江苏)人,丞相葛邲之从孙。此书《宋史·艺文志》等宋元以来官私书目均未著录。其自序云:“余曩侍先君宦游通州时,四明潘侯伯恭以其先大夫昌年所书梁韵《千字文》手泽真迹出示,精神态度,势若飞动。余尝作摹本,潘侯谓逼真特甚,孺子可教,乃尽诲之以用笔之法。临池积习,阅二十余载,自谓可以远绍前修,因思以广其传。近得朝散侍其公(即侍其良器)《续千字文》,旨意微奥,文义该洽,卓乎弗可及矣。余不自揣,因缀辑謏闻而三之,悉书以古篆,仍加之诂注,义有未通,则阙疑以俟博识焉。”由此可知,葛氏不仅继侍其良器之后,再续《千字文》而三之,并且书之以篆,加之以注。全书一仍原有体制,为四言韵语,例以不用复字。较之周氏侍其二书,文径尤纤仄,而联缀皆有典可核,自谓“俱诠诂注,俾诲髫幼,能发童之蒙”。是书尚有明毛扆汲古阁影宋抄本,大题标篆书“重续千字文”五字,复以此文字之真书释之,次篆书“水云清隐丹阳葛刚正撰并篆注”,复以此十三字之真书释之。正文部分,每句为一行,上书篆文四字,下以真书四字释之,再下为注文。其真书体兼欧柳,字法劲秀,而篆书玉筋文,整齐劲挺。显然是当时工书者所影摹,出手不凡。收藏有洞庭席鉴玉照,道州何绍基子贞,湘潭叶启勋定侯等印,流传三百年之久,毫无破损。是书还有咸丰中聊城杨以增所刊《海源阁丛书》本,合二卷为一卷,改篆书为真书,改“重续”为“三续”,并佚自序,已失葛氏之旧。光绪二十三年武进盛宣怀又将此海渊阁本《三续千字文》辑入《常州先哲遗书》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庸心法渊源

    一卷。署名为东海乐天翁著,又署名男彬桐校。不知其何姓,书无序例。大意以为《中庸》一书是圣门传授的心法。道统不自尧舜始,羲皇承接往圣心源,始作八卦。一划象天,人得一以立命,为中。两划象地,人备其二,见诸

  • 王氏丧服要记

    一卷。魏王肃(详见《仪礼注》)撰,清马国翰辑。是书对《丧服》之义加以发挥。如亲丧君来吊节,根据《土丧礼》及《丧大记》;三年丧终服不吊,及有小功丧服,改葬父母节,根据《杂记》;老疾三谏去者节,根据《丧服

  • 大学原本说略

    一卷。大学原本读法 一卷。清王又朴撰。首有自序,不称古本而称原本,以无今本可为配偶。说略一卷,全录《大学》原文,次列朱子以下各改本,及丰坊伪本之异同。其自为说,则以知行分配,格物属知,诚意属行,循文敷

  • 念初堂稿

    四卷。《续稿》二卷。明陈嘉谟(1521-1603)撰。陈嘉谟,字世显,号蒙山,庐陵(今江西吉安市)人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。官至四川按察司副使,湖广布政司左参政。此稿诗起于嘉靖丁未(1547)

  • 等音

    一卷。清马自援撰。详见“等音声位合汇”。是书有单行本,刊入《花薰阁诗述》,有清嘉庆二十二年(1817年)序刊本。

  • 皮子文薮

    十卷。唐皮日休(834-883)撰。皮日休字逸少,又一字袭美,号鹿门子,醉吟先生,襄阳(今属湖北省)人。咸通进士,官至太常博士,翰林学士,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诗人。与吴中名士陆龟蒙结为诗

  • 经义知新记

    一卷。清汪中(1744一1794)撰。汪中字容甫,江苏江都(今扬州市)人,经学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诸生。七岁而孤,家贫不能上学,母亲邹氏授以小学、四子书。稍长,入书店当学徒,因此遍读经史百家,于是成为

  • 云中郡志

    十四卷。清胡文烨等纂修。胡文烨,字德辉,山西永济县人,出身贡生,顺治七年(1650)从昌平知州升大同知府,九年(1652)又升为平阳巡道。按《云中郡志》云中郡为大同府之古名,来源始于秦,其地处边陲,秦

  • 元真子

    见《玄真子》

  • 圣证论

    ① 一卷。魏王肃(195-256)撰,王谟(约公元1790年前后在世)辑。王肃字子雍,东海(今山东郯城西)人,王郎之子,司马昭岳父,三国时魏著名经学家。历任散骑黄门侍郎、议郎、侍中等职,官至中领军,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