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长阳县志

长阳县志

①不分卷,清田恩远修,石高嵩等纂。田恩远,字岂山,山西人,官长阳知县。石高嵩,本县人,生员。康熙十二年(1763)田恩远莅任,奉檄修志,适兵火之余,仅拾诸余烬,所谓余烬,当时自有明志残本,然序中未详叙及,迄今杳无可稽。历时数月而书成,《长阳县志》康熙十二年(1673)刻本。全书不分卷。分:官职、舆图、建置附沿革、城池、山川、形势、户口、丁徭、地亩、钱粮、人物、风俗、疆围、险要附诗文十四类。志中建置沿革,以睦州名于唐,长阳改于宋,事实睦州、长阳之名俱始于隋,其于沿革之考证,也为讹误。明清变革之交,文献无征,传闻鲜据,田恩远于无可籍手之中,搜采成编,草创之功不可没。迄乾隆六年(1741),李拔修志,诋其粗陋简略,于是摒除改窜,仅存数条,称一经笔削,无一可存,自此田志旧本流传甚小。殊不知康熙初年与乾隆盛世,搜罗故实,难易迥殊。② 六卷,清李拔纂修。李拔,字峨峰,四川人,进士,曾任长阳知县。长阳为荆南严邑,靠近土司,兵燹叠起,康熙初,始荡平,县之旧志久已无存。乾隆十六年(1751),李拔任知县,创议修葺,至十九年(1754)书成。《长阳县志》乾隆十九年刻本。共六卷,分为:卷一天文志、地理志,卷二建置志,卷三秩官志,卷四学校志,卷五选举志、节烈志,卷六赋役志、物产志、艺文志。长阳弹丸一区,其分野为翼为轸,难以分别,此立天文一门,未免得体。此编以学校列秩官之后,人物列赋役之前,节烈不附人物,物产不附地理,各自为纲,也未当。艺文志所载诗文,大都自己作,采录记序传论诗赋,兼及考跋议箴,徒充篇幅,无关典要,固陋而附会。③ 七卷,清朱庭棻修,彭世德、彭人檀等纂。朱庭棻,字叔香,广西临桂人,监生,官长阳知县。彭世德,字厚山,本县人,举人。彭人檀,字树香,举人。彭世德之弟,官恩施教谕。县志自乾隆十九年(1754)李拔修,五十四年(1789)知县杨于果以李志为不足观,集议续修,未成。嘉庆十一年(1806)知县张世维征议重修,不久去任,仅辑志稿二卷。二十五年(1820)朱庭棻莅任,延彭世德等重加修辑,搜取旧志及志稿,广加采访,于道光二年(1822)成书。《长阳县志》道光二年刻本。此志仿《武功志》例,删天文志,以星野、疆域志、沿革、物产、古迹等类附于地理志,金石也附于地理。建置志,附城郭、公署、仓储、关隘。学校、祠祀均无专志,以学校附建置,学田、书院未录,坊庙附于建置,寺观未录。风俗志,列礼仪、土俗两类,更附朝贺至土著,有十二细目。选举不立专志,与孝友、忠义、隐逸等类同附于人物志,列女节妇未采入。艺文志,所录自传序至诗馀,分十六类。兵防未有专志,以营汛附建置志。兵事附于杂纪志。此书编辑大旨,以《武功志》为准则,但《武功志》只七篇,义例分明纲目具括,此编繁简失当,体例未精。彭世德自序称,不敢言志,拟名烺山小乘稿。④ 七卷,首一卷,清陈惟模修,谭大勋纂。陈惟模,浙江上虞人,监生,官长阳知县。谭大勋,字力臣,本县人,拔贡,候选教谕。县志自道光二年(1822)知县朱庭棻修后,历四十余年未曾重辑。陈惟模知县事,搜求旧志,仅有乾隆李志,道光朱志二本,二志虽称简明,但未尽完善。乃延谭大勋等修,于同治五年(1866)志成。《长阳县志》同治五年刻本。此志所立各纲较得体要。旧志图册粗具,未尽精审,此篇用计里开方法,正经界,有疆域才有星野,有山川才有风俗,并属地理志,附关隘、物产、古迹、金石。建置志所载坊庙,在城内外的,详其方位,寺观分别乡里,祭品、乐章、祝文、仪节、乡饮、读法载于会典,旧志胪列,此志删除。旧志沿革立表,以记异同,而职官无表,迁除岁月无由考核,此编特补立,附藩封。并以人物提纲,附以选举、乡贤、孝友、忠义、隐逸、列女等类。长阳县自白莲教在长阳一带活动,特立兵防一门,以纪营伍兵事。无艺文志,有关县之政事、风俗、形胜、文物,可备参考者,仿范成大《吴郡志》例,分注各门。此志删订厘正,较为条分缕析,可称邑志中的善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经传类求

    十二卷。清孙从添、过临汾撰。从添号石芝,江苏常熟人;临汾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据作者自序称,其本苏轼“《春秋》当以类求”一语,遂撰此书。书取《春秋》“三传”及胡安国《春秋传》的内容,分为一百二十门;

  • 昆新两县续修合志

    五十二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金吴澜、李福沂修,汪堃、朱成熙纂。昆山为县,始于梁代,自元代方升昆山为郡。清雍正三年(1725),分昆山之地置新阳县,于是有乾隆十六年(1751)张予介等修《昆山新阳合志》

  • 世宗宪皇帝圣训

    三十六卷。乾隆五年(1740),乾隆皇帝编,并亲自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。全书共分三十类、九百一十六则,卷帙也极繁富。雍正皇帝在位时期,发展了康熙皇帝所制订的各项制度和政治,使国家进一步繁荣富强,此书主要

  • 封川县志

    二十二卷续志二卷,清方尚祖纂修,胡璇续纂修。方尚祖,字宗道,福建莆田人,举人,万历四十五年封川知县。胡璇,浙江山阴人,知县。明正德十一年(1516)乡进士陈绽,始编邑志,嘉靖间时有续修,万历间,邑人岑

  • 默堂集

    二十二卷。宋陈渊(?-1145)撰。陈渊,字知默,初名渐,字几叟,南剑沙县(今福建沙县)人。陈侁之侄孙。绍兴五年(1135),廖刚等荐充枢密院编修官。七年,诏举直言能谏之士。因胡安国荐之,改官赐进士出

  • 女才子书

    十二卷。清徐震撰。徐震字秋涛,别署烟水散人,浙江嘉兴人。约生于顺治、康熙年间,康熙末年尚在世,生平事迹不详。所著小说有《女才子书》、《珍珠舶》、《乐田演义》、《合浦珠》等多种。《女才子书》又名《美人书

  • 欧阳修撰集

    七卷。宋欧阳澈(1097-1127)撰。欧阳澈,字德明,抚州崇仁(今江西崇仁县)人。澈善谈世事,忧国悯时。靖康初,(1126)应制条敝政,陈安边御敌十策。高宗即位,上书请诛黄潜善、汪彦伯,与陈东俱被处

  • 论语全解

    十卷。宋陈祥道撰。陈祥道字用之,长乐(今福建福州)人,治平进士。官至太常博士,秘书省正字。祥道乃王安石门人,继王安石“新学”之风,多反汉人经说,敢发新义,条分缕析,考订甚详。著有《礼书》、《论语全解》

  • 入长沙记

    一卷。清丁大任撰。此书记清顺治十年(1653)随袁巡抚赴湖南事,所叙皆风景细琐之语,颇不足存。但其记当时景物,也颇有致故姑存其目。

  • 沈氏乐府指迷

    一卷。宋沈义父(生卒年不详)撰。沈义父,字伯时,从卷首自题中所称与静翁、梦窗相识、唱和的时间推知,义父当为南宋理宗时人。履贯不详。《四库》所依之本,系附刻于陈耀文《花草粹编》之中,计为二十八条。其论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