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阴符经解

阴符经解

①一卷。旧本题黄帝撰,太公、范蠡、鬼谷子、张良、诸葛亮、李筌六家注。此书始见于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,录为《集注阴符经》一卷,题太公、李筌、杨晟等十一家注,无集撰者姓名。宋人研究著录《阴符经》,据十一家注隐去唐代李淳风、李洽、李鉴、李锐、杨晟等五人姓名而题六家注,或在六家之前加伊尹而称七家注,明清以后皆依之。六家或七家中唯李筌是唐代人,故后人称此书为李筌注本。《阴符经解》,又称《黄帝阴符经集注》、《集注阴符经》。唐以前学者对此书少有注述,《战国策》、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、《隋书·经籍志》虽皆有关于《周书阴符》、《太公阴符铃录》的记载,但其书皆已亡佚,不知与《阴符经》是否相涉,也难定《阴符经》是否先秦传物。《阴符经解》一书,取经文四百余字本(后人窜入百余字),不分篇章,卷首有序,略采各家之说以注经文,其中太公、范蠡、鬼谷子、张良、诸葛亮等家均不过数言,也有不标名之注,唯李筌之注最详。注文以兵家、道家之语相揉和,阐释机变权谋、强兵战胜之理和阴阳变化、天人相生相盗之旨。由于《阴符经》一书在唐以前少有传载,又传说唐李筌自称得自嵩山虎口岩石室之中,所以宋以后学者或疑其书为李筌所作;或认为《阴符经》是先秦之作而题黄帝是李筌所伪托。虽然学者对此多有争议,而《阴符经解》确为世传最古本并被载入史册,引起后世学者争相研究注述,流传广泛且影响深远,李筌之功仍不可没。现存明《说郛》本,明《道藏》本,明《汉魏丛书》本,清《墨海金壶》本,清《百子全书》本、清《四库全书》本等。各版本标名或所题注者稍有差别。②一卷。明焦竑(详见《易筌》)撰。阴符一词,始见于《战国策》,称“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”。此书《汉志》、《隋志》都没有著录,已经失传。今世传《阴符经》流行本,为唐李筌集注本。宋黄庭坚、朱熹认为《阴符经》一书是李筌托名伪作。自李筌以后,注释《阴符经》者,有数十家之多。各家又从不同角度释经,或以为道家言,或以为兵家言,或以为神仙家言。焦竑注《阴符经》,虽引神仙家“擒真铅,真铅制真汞”之说,但多以佛理解之,与刘处玄《阴符经注》极为相近,其要旨主张“儒、释、道”三教归一。后世学者对此书颇不为重,明《道藏》未予收录。清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只在道家类存目中予以著录,所据为两江总督采进本。现存《宝颜堂秘笈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香草校尚书

    四卷。清丁鬯撰。丁鬯约为晚清时人,与俞樾同时或稍晚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书最要者,证“四岳”是四人,而非一人。丁鬯认为,帝咨四岳者五事,其中四事都有“佥曰”字样,说明四岳为四人无疑;只有“巽位之咨”

  • 簠室殷契类纂

    三十卷。王襄编著。王襄(1876-1965),字纶阁,号簠室,天津人,现代金石学家、甲骨学家。1910年在北京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矿科毕业,1913年又毕业于天津民国法政讲习所政治经济科。曾在天津、福

  • 昭代武功编

    十卷。明范景文(1587-1644)撰。范景文,字梦章、质公,号思仁,河间吴桥(今河北吴桥)人。万历进士,授东昌推官,迁吏部主事。历任太常少卿、右佥都御史、河南巡抚、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。李自成陷北京

  • 古诗纪

    一百五十六卷。明冯惟讷(?-1572)撰。冯惟讷字汝言,号少州。山东临朐人。明嘉靖十七年(1538)进士。官江西左布政使,所举多为民便。惟讷与兄惟健、弟惟敏,皆以诗文名齐鲁间。有《风雅广逸》、《楚词旁

  • 群经释疑

    六卷,清黄维清撰。黄维清,广东梅县人,生卒及生平事迹不详。这本书是在十三经注疏及清儒经说中未妥贴者的基础上进行的,单以俞樾的言论为主。俞樾的学说散见于所著的群书之中,而以《茶香室经说》为准。诸条大多引

  • 经字辨体

    八卷。清邱家炜(生卒年不详)撰。家炜字彤伯,号莲舫,顺天宛平(今北京市)人。嘉庆辛未进士,改庶吉士,散馆授编修,官至湖南沅州府知府。其他著述不详。本书是家炜为官沅湘时,因课士校艺,依据六书之义而作。书

  • 慈卫室诗草

    一卷。《粤行集》一卷。《讱庵诗稿》一卷。《非庵诗稿》一卷。谭延闿(1876-1930)撰。谭延闿,湖南茶陵人,字组安,光绪进士,散馆授编修。1912年入国民党,曾任国民政府主席。此诗集四卷,皆谭延闿随

  • 皋轩文编

    一卷。清李光坡(1651-1733)撰。详见《周礼述注》。此集共收文二十篇,均为发挥性理、阐明经义之作。持论皆有所依,其论学主程朱理学,论理则以郑氏为主,论易则宗邵子,而兼取扬雄。此书《四库全书总目》

  • 九经字样疑

    一卷。清孔继涵(详见《五经文字疑》)撰。本书与《五经文字疑》为同时之作。因此书中对石刻缺字,根据马本增补的加以著录,对石刻阙字,马本不缺,因疑而不予以增补的,也加以著录。就象《五经文字疑》一样,本书也

  • 中江县志

    八卷首一卷,清杨霈修,李福源、范泰衡纂。杨霈,铁岭人,进士,曾任中江县知县。李福源,邑人,进士。范泰衡,隆昌人,举人。中江县志,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(1686)县令李维翰,再修于乾隆五十二年(178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