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革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,春秋时郑穆公之子然,然生丹,丹字子革,奔楚为右尹,后为子革氏(4,7)。②鲁公族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《世本》宋司城子革之后。”②又云: “季平子支孙亦为子革氏。”此当系出姬姓。③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郑穆公子然字子革,奔楚为右尹,后为子革氏。”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,春秋时郑穆公之子然,然生丹,丹字子革,奔楚为右尹,后为子革氏(4,7)。②鲁公族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《世本》宋司城子革之后。”②又云: “季平子支孙亦为子革氏。”此当系出姬姓。③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郑穆公子然字子革,奔楚为右尹,后为子革氏。”
读音:Bǎoyīn【综】 蒙古族姓。山西太原有此姓。
读音:Shēng【源】 见《姓觿》(17)。【望】 江陵(17,418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、河北之围场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
读音:Ān【源】 ①古严国之后。唐尧时许由之友严僖乃其后也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②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之讳,改为严氏。魏晋之际,有复姓庄者,故有庄、严二氏(11,12,17,60)。③丁零人姓
读音:Qū屈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芈姓。春秋时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(故城在今湖北秭归东五里),后人以邑为姓氏。二是改姓。北魏时改屈突氏为屈姓。另外,满族、突厥族也有改姓屈者。
读音:Pú濮姓起源出自姬姓。春秋时,卫国有大夫封于濮(今河南濮阳东濮城),其后以封地为姓。濮姓早期居住在今豫北地区。濮姓历史人物有明代官员濮真,远征高丽时被俘,拒绝诱降,自刎而死。濮姓在《百家
读音:Zhí【源】《周礼》夏官之属有职方氏,掌天下之地图,主四方之职贡,其后因官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12,17)。【望】山阳(17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职洪,汉时山
读音:Báiqítè【综】 清镶红旗蒙古领催萨穆哈之妻为白齐特氏(260)。又,清正白旗蒙古护军四十六之妻为柏起特氏(260),〔柏起特〕似即白齐特之异译。
读音:Wāngmáng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,其注“汪”云: “汪芒氏之裔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注“汪罔”云: “一作 ‘汪芒’。”知 “汪芒”,即 “汪罔”氏。详“汪罔”条。
读音:mù yǔ鲜卑慕容氏,音讹为慕舆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读音:hǔ yí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)。虎夷,春秋时小国,以国为氏(11,60,239)。【人】 虎夷渠帅,秦末时助番攻秦(11,17,60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