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Cuī

崔姓来源主要有二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姜姓。春秋时齐国国君丁公佶的后代季子食采于崔,后世子孙以采邑为姓氏。二是少数民族改姓。女真族有崔完氏,满族有崔穆鲁氏、崔佳氏,进入中原后均改为崔姓。

崔姓发源于山东境内。秦汉时,崔姓门庭显赫,有清河、博陵两大郡望。东汉末年,平州刺史崔毖带领族人避乱逃至朝鲜,后来成为朝鲜大姓。西晋时期,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。唐时,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为主,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陕西、山西、甘肃均有崔姓落籍。宋元时,崔姓南迁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等地。明朝初年,崔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人迹稀疏之地。明清之际又有崔姓族人闯关东迁往辽东一带,多与朝鲜族杂居。今日崔姓尤以山东、河南、黑龙江、辽宁、江苏等省为多。

崔姓历史人物有崔,东汉文学家,少与班固、傅毅齐名,著有《达旨》等作。崔颢,唐代诗人,开元年间进士。《旧唐书》将他与孟浩然、王昌龄、高适并举。对他的七律《黄鹤楼》诗,李白有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前头”的称赞。崔护,唐诗人,其诗风格精练婉丽,语言非常清新,尤以《题都城南庄》最为脍炙人口,其中“人面桃花”故事广为流传。崔述,清经学家,注重考据,《崔东壁遗书》中有《考信录》20卷。

崔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八十九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太公之子丁公伋,其嫡子季子让国与叔乙,自食采于崔(故城在今山东章丘西北),后以邑为氏(7,9,12,17,60)。②唐时新罗国人姓,见《全唐书》(242)。③清高丽人姓。凡四派,出易州、瓜克山、刚城府、得州等地(23)。今为朝鲜族第一大姓。④清满洲人姓,世居辽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崔佳氏后改为崔氏(18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⑤彝(130)、回(176、344)、蒙古(344)、土家(387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清河、博陵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28%,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山东、河南、黑龙江、辽宁、江苏等省多此姓。上述5省崔姓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60%。【人】 崔嘉,商时人(21)。崔骃,东汉时安平人,博学多才,誉为“儒家之林”(21,61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、魏县,山东之平邑,内蒙之乌海,江西之崇仁、金溪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陇川、马关,四川之南江、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苗、鲜、拉祜、土家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或以邑为氏。郑樵注云: “姜姓,出齐丁公嫡子季子。让国於叔乙,食采於崔,遂为崔氏。(按: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作:‘……齐丁公伋于食采於此,因以为姓’,‘于’ 当为 ‘子’ 之误。) 崔明奔鲁,生良。十五世孙意如,为秦大夫,封东莱侯。二子: 伯基、仲牟。伯基居清河东武城;仲牟居博陵安平,并为著姓。” ②或出自清代高丽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。散处易州瓜克山等地方。又,或为赐姓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朝鲜族》 载: “到新罗第三代王朴儒理尼师今九年春,改六部之名,乃赐姓……高墟部为沙梁部,姓崔。” ③为满族姓崔佳氏所改。见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
春秋时齐有崔杼,为大夫; 汉代有崔朝,安平人,侍御史; 唐有崔颢,诗人; 宋代有崔白,画家;明代有崔子忠,亦画家,与陈洪绶齐名,时称“南陈北崔”; 清代有崔华,诗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孛術魯

    读音:Bóshùlǔ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孛术鲁为部落名,居松花江下游内吉河及隆安府(今吉林农安)一带,以部为氏(71,397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不术鲁〕、〔孛述鲁〕、〔兀术鲁〕、〔孛术论〕等(71)

  • 读音:Sōng/Sung【综】源出不详。台湾高雄、台南等地均有此姓(64)。

  • 读音:Lín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9,15,21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综》收载;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有陬

    读音:Yǒuzōu【源】 帝喾四妃有陬氏生帝挚及八元(19,21)。

  • 读音:Kǎn/Kaan【源】 见史游《急就篇》(63)。

  • 读音:Pī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中甸、泸水有分布。傈僳族姓氏。泸水县公安局提供; 《姓氏词典》 引《云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yùn与楚同族,颛顼之后。(见《姓苑》)员氏,音运,亦作郧,楚伍员之后也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名为氏》)▲<唐>员半千,全节人,诗人。<宋>员兴宗,仁寿人,国史编修实录

  • 读音:Gǔ【源】 孔子弟子公冶长,古人书冶字或作蛊,亦作蠹,其后遂有蛊氏、蠹氏(20)。【变】 后去皿为虫氏(20)。【人】 蛊逢,汉时曲成圉侯,见《史记》。《汉书》作蛊达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

  • 读音:Jù【综】即郰氏(60,62,63)。《左传》有鄹叔纥,即孔子父,鄹人叔梁纥也(9)。或以地为氏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,其注 “郰” 云:“音 ‘邹’。《姓考》: ‘叔梁纥为郰大夫,

  • 彰錦

    读音:Zhāngjǐn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十派,出费雅郎阿、沾河、穆溪、长白山、那木察、辉发、乌喇、那木都鲁、沈阳、抚顺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①后改为张氏(180)。②清驻防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