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Shào

【源】①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太公之后有绍氏(17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9,11,12)。②清时满洲人姓(260)。【望】太原(17,418)。【布】河南林县(343)、四川中江(345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安徽淮南(362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湖北钟祥(388)、台湾台北、桃园、屏东(64,68,261)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滦县、吉林白城、云南保山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绍绩昧,春秋时宋人,见《韩非子》(11,17,21)。绍暘,明时四川广安人,弘治举人(21,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 今天津之武清,山东之鱼台、平度、东平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广东之新会,云南之河口、邱北等地均有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,归“上声部”。《姓氏考略》据 《路史》 注云: “齐太公后有绍氏。” (按: 历史上有二“齐太公”,《路史》 所载不明,遂使后世分歧: 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路史》 称:“源于妫姓。战国齐太公后有绍氏。”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则称: “传说是周代齐国开国君主齐太公吕尚的后代。” 兹并录以备考。)

北魏有绍先; 唐有绍伯; 宋代有绍洪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央榮

    读音:Yāngróng现行佤族姓氏。今云南之沧源、澜沧有分布。原有“在大青树旁栖息”之意,或改从单姓“李”。此姓系沧源县公安局提供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佤族》亦收,未详其他。

  • 比丘

    读音:bǐ qiū【综】 北魏孝文时改比丘氏为吕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0,62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收载,其注云: “代北姓,后改为吕氏。”(按: 《郑通志

  • 鄂覺特

    读音:Àojuétè蒙古族姓氏。后或取其首字而为单姓“鄂”。蒙古族画家鄂松年,本姓鄂觉特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蒙古族》。

  • 读音:Xiè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、四川之通江,云南之麻栗坡等地有分布。汉族有此姓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未详其

  • 读音:xiào【源】 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孝公支孙之后,以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11,17)。【望】 平原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萧山(209)、广东(92)、安徽淮南(362)、江苏

  • 丁佳

    读音:Dīngjiā【综】 清镶白旗满洲闲散保林泰之妻为丁佳氏(260)。

  • 塔本努圖克

    读音:Tǎběnnǔtúkè【源】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阿勒台杭爱(23,63)。【人】塔本图克充固,清正白旗人,有功,赐巴图鲁号,以军功赠三等男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清初

  • 读音:pī【源】 ①商时左相奚仲之裔,仲虺之后有丕氏、邳氏、伾氏、㚰氏(60,62)。 ②春秋时晋大夫丕郑之后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31)。【变】 一作〔㔻〕(21,418)

  • 读音:zhǐ【源】 春秋时齐公族之后有氏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亦见《直音》(15,21)。【变】 ①北海氏仪,后改为是氏(9,15)。 ②一作��(17)。【望】

  • 读音:Mǔ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谱》收戴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