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阿史那

阿史那

读音:ā shǐ nā

【源】 夏氏之裔,居兜牟山,北人呼为突厥窟,历魏晋十代为君。后属蠕蠕,阿史那最为首领;后周末,遂灭蠕蠕,霸疆北土,盖百余年。至隋时,突厥可汗处罗、苏尼失等归化,号阿史那,至唐开元中更姓史氏(6,12,60)、一说,突厥即铁勒,亦即北魏时之高车,高车大姓有斛斯氏,疑阿史那为斛斯氏之异译(70)。【变】 ①唐开元中改姓史(6,12,60)。 ②唐太宗时赐阿史那思摩姓李(70,91)。【人】 阿史那苏尼失,隋时康国公(242)。阿史那忠,唐时左骁大将军、薛国公,官拜宁州都督(242)。


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夏氏之裔,居兜牟山。北人呼为突厥窟。历魏晋十代,为君长。后属蠕蠕,阿史那人最为首领。后周末,遂灭蠕蠕,霸强北土。盖百余年,至处罗苏尼失等归化,号阿史那。唐开元中,更为史氏。”长安右卫大将军国公阿史那·忠节、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·大节、贞元年神策将军兼御史大夫阿史那·思暕,并其支派。贞观内属有阿史那·社尔,乃突厥可汗之次子;又有阿史那·忠,乃处罗苏尼失之子,擢右骁卫大将军,宿卫四十八年,无纤毫过失,人比之金日, 太宗赐阿思那·思摩姓李, 称李思摩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Yǎ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張嘉特

    读音:Zhāngjiātè【综】 清正黄旗蒙古护军金格之妻为张嘉特氏(260)。

  • 烏勒哩

    读音:Wūlè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叶赫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亦作〔乌勒理〕(260)、〔瑚勒里〕(180)、〔瑚勒哩〕(63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叶赫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

  • 读音:Zhù祝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官名为姓氏,古有巫、史、祝之官,其子孙以官为姓氏。二是以封地为姓氏。黄帝之后,周武王封其于祝(故城在今山东长清东北),后来就有了祝国,子孙以地为姓氏。三

  • 登比

    读音:Dēngbǐ【源】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“癸比”云: “《山海经》: ‘舜三妃癸比氏,生宵明烛光。’ 后为氏。一作 ‘登比’。” 《郑

  • 读音:yù【源】 ①相传颛顼之后有玉氏(17,60,62)。 ②春秋时楚国有掌玉玺之官,称玉尹,因以为氏(91)。 ③汉武帝时公玉带(齐南人,进黄帝明堂图于武帝)之后,改公玉氏为玉氏(6,15)。参见

  • 黄龍

    读音:Huánglóng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简明中国通史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,系出庖牺氏。”

  • 读音:Shī【源】 诗国(即邿,故城在今山东济宁东南之邿亭),春秋时灭于鲁,子孙以国为氏(17,60)。【变】 一作邿(17,60)。【望】 合浦(17,60,418)。【布】 江西修水(304)、四

  • 卜⾻

    读音:Bǔgǔ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阿黎家支(375)。

  • 燕只吉䚟

    读音:Yānzhǐjídǎi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 “蒙古族姓。元至正时中书右丞相别儿怯不花,姓此氏。”疑或作“燕只吉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