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诗词古文>陈琳生平

陈琳生平介绍

陈琳(?-217年),字孔璋,广陵射阳人。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生年无确考,惟知在“建安七子”中比较年长,约与孔融相当。汉灵帝末年,任大将军何进主簿。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,陈琳曾谏阻,但何进不纳,终于事败被杀。董卓肆恶洛阳,陈琳避难至冀州,入袁绍幕府。袁绍失败后,陈琳为曹军俘获。曹操爱其才而不咎,署为司空军师祭酒,使与阮瑀同管记室。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。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与刘桢、应玚、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。陈琳著作,据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原有集10卷,已佚。明代张溥辑有《陈记室集》,收入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》中。>>查看陈琳的诗词古文

轶事典故

  袁绍当时势力很大,一心想夺取天下,自己当皇帝。为了号召天下的州郡一同起兵攻打曹操,袁绍让陈琳写了一篇著名的檄文《为袁绍檄豫州文》。陈琳在檄文中列举了曹操很多罪状,还痛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。

  后来,曹操火烧袁绍的粮草仓库,打败了袁绍,陈琳没办法,只好投靠了曹操。曹操生气地指责陈琳说:“你还敢来见我!当初你为袁绍写檄文,数落我的过错也就算了,为什么还要骂我的祖宗三代?”陈琳愁眉苦脸地回答:“我那时候是被形势所迫,必须那样做,没办法啊!就好像一支已经被搭在弓弦上的箭,不得不发射出去一样。”曹操很爱惜陈琳的才华,也就不再追究那件事了。

文学成就

代表作品
  诗歌代表作为《饮马长城窟行》,描写繁重的劳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,颇具现实意义。全篇以对话方式写成,乐府 民歌的影响较浓厚,是最早的文人拟作乐府诗作品之一。散文除《为袁绍檄豫州文》外,尚有《为曹洪与世子书》等。他的散文风格比较雄放,文气贯注,笔力强劲,所以曹丕有“孔璋章表殊健”(《又与吴质书》)的评论。辞赋代表作有《武军赋》,颂扬袁绍克灭公孙瓒的功业,写得颇为壮伟,当时亦称名篇。又《神武 赋》是赞美曹操北征乌桓时军容之盛的,风格与《武军赋》相类。陈琳在汉魏间动乱时世中三易其主,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对功名的热衷。这种热衷也反映在他的作 品中。与“七子”其他人相比,他的诗、赋在表现“立德垂功名”一类内容上是较突出的。

作品特点
  陈琳擅长撰写章表书檄,风格比较雄放,文气贯注,笔力强劲,在当时与阮禹齐名。陈琳写出了不少公文名篇,代表作有《为袁绍檄豫州文》。对陈琳在章表书檄写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,刘勰也不吝给予肯定:《文心雕龙·才略》篇说陈琳“符檄擅声”;《文心雕龙·檄移》篇又说“陈琳之檄豫州,壮有骨鲠”;《文心雕龙·章表》篇再说“琳、瑀章表,有誉当时;孔璋称健,则其标也”。

  陈琳亦长于写诗,其诗仅存四首,代表作为《饮马长城窟行》,描写繁重的劳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,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,颇具现实意义。全篇以对话形式写成,乐府民歌的影响较浓厚,是最早的文人拟作乐府诗作品之一,诗风朴实、生动,富有民歌特色,不仅为后世诗评家所称道,而且对魏晋六朝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人物生平

力谏何进
  陈琳在汉灵帝时,为国舅、大将军何进的主簿。当时,宦官擅权,何进欲诛宦官,太后坚决反对,何进欲召集地方豪强,引兵来京城咸阳,以此恫吓、劫持太后。陈琳力谏反对。可是,何进不听劝谏,一意孤行,坚持从地方引兵入京胁逼,结果董卓率兵进京,自立为太师,废少帝,立献帝,社会动乱四起,加快了东汉王朝的覆灭。何进也在乱中被杀。

依附袁绍
  何进死后,陈琳避难依附于袁绍。建安元年(196年),曹操派兵围攻臧洪的盟友张超于雍邱。

  此时,任袁绍东郡守的臧洪“徒跣号泣、求救于袁绍”,袁多与曹操新和,不予救兵,雍邱被攻破,张超自刎于城上。于是臧洪义愤填膺,与袁绍对抗。袁绍派兵攻打,可“历年不下”,而臧洪以弱兵敌强,抱必死打算,誓守穷城,战斗到底。见此情景,此时,也在袁绍帐下效力的陈琳,感到事态严重,连忙写信劝说,臧洪特意回信。

  建安五年(200年),官渡之战爆发,陈琳作《为袁绍檄豫州文》,痛斥了曹操。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,病发在床,因卧读陈琳檄文,竟惊出一身冷汗,翕然而起,头风顿愈。

归附曹操
  袁绍败后,陈琳归附曹操。曹操让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,管记室,军国书檄多为陈琳和阮瑀所作。

  曹操深爱其才,对于陈琳的作品,有时曹操竟不能为之增减一字。

  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丁酉大疫爆发,陈琳染疾逝世。

墓葬

  陈琳的墓葬地点有多种说法:

  一说墓在下邳。下邳即今邳州,汉魏时属徐州,为古战场之一。曹操曾联合刘备攻下邳,擒杀吕布,后曹刘反目,刘备占领下邳。此后曹操复得下邳,俘获关羽。陈琳被曹操俘获后,受到礼遇,一直从军。有人认为,陈琳既然不是自然老死,而是染疫死于军中,故可能葬于下邳。

  一说墓在邯郸。邯郸临漳县城西有铜雀台遗址,当年曹家父子和竹林七贤在此直抒胸襟,慷慨任气,后世称为建安文学。曹操的去世和瘟疫的流行使得邺下文人风流云散,死者大部分葬于铜雀台西的曹操墓周围。唐人温庭筠拜谒陈琳墓时有“铜雀荒凉对暮云”之句,有人据此认为陈琳葬于铜雀台下。

  一说墓在盐城。盐城有大纵湖,位于盐都区大纵湖镇。当地人说,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卧冰处、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之墓、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教书馆等,均在湖畔。还说陈琳祖籍即在大纵湖镇,葬处为古射阳堤畔射阳村,在今流均沟西四里,并说发现过陈琳的墓穴。

  一说墓在宝应。明清两代的《宝应县志》都记载,陈琳墓在县治东六十里射阳庄。《宝应图经》记载,《大明一统志》、《嘉靖惟扬志》、《乾隆江南志》等书均认为陈琳墓在宝应射阳村。只有蔡方炳《广舆记》说,江南宝应、湖广应城俱有陈琳墓。但是,陈琳作何进主簿时在洛阳,归袁绍时在冀州,归曹操时在邺下,应城不当有陈琳墓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韦同则

    生卒年不详。代宗、德宗间诗人。事迹见《唐诗纪事》卷三三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

  • 张烜

    生卒年、籍贯皆不详。玄宗开元、天宝间任左拾遗、起居舍人等职。开元间预修《开元礼》、《初学记》。事迹散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二、三,《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》卷三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,出自《乐府诗集》卷四三。

  • 应真

     唐僧。住吉州耽源山,世称耽源禅师。曾为释慧寂之师。

  • 施闰章

    施闰章(1619—1683),清初著名诗人。字尚白,一字屺云,号愚山,媲萝居士、蠖斋,晚号矩斋,后人也称施侍读,另有称施佛子。江南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,顺治六年进士,授刑部主事。十八年举博学鸿儒,授侍讲,预修《明史》,进侍读。文章醇雅,尤工于诗,与同邑高咏等唱和,时号“宣城体”,有“燕台七子”之称,与宋琬有“南施北宋”之名,位“清初六家”之列,处“海内八大家”之中,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。著有《学馀堂文集》、《试院冰渊》等。

  • 朱道人

    朱道人(?~一一八七),原为当涂县弓手。孝宗乾道初学道浪游,淳熙十四年卒。事见《夷坚三志》壬卷第七。

  • 万彤云

    生卒年、籍贯皆不详。中唐人,为白居易所知。后游涪州,谒卢弘宣尚书,累为阍人所阻,乃献诗云。事见范摅《云溪友议》卷下。《全唐诗》收此诗。

  • 黎括

    字伯括,清化人。

  • 慧偘

    慧偘(524-605),隋高僧。俗姓汤,晋陵曲阿(今丹阳)人。住蒋州大归善寺。《续高僧传》有其小传,传末云:“以大业元年(605)终于蒋州大归善寺,春秋八十有二”。《全唐诗》收录其《听独杵捣衣》等诗二首。终其一生,并未入唐,《全唐诗》误作唐人收入。

  • 陈曾寿

    陈曾寿(1878~1949)晚清官员、诗人。字仁先,号耐寂、复志、焦庵,家藏元代吴镇所画《苍虬图》,因以名阁,自称苍虬居士,湖北蕲水县(今浠水县)巴河陈家大岭人,状元陈沆曾孙。光绪二十九年进士,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,入民国,筑室杭州小南湖,以遗老自居,后曾参与张勋复辟、伪满组织等。书学苏东坡,画学宋元人。其诗工写景,能自造境界,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,与陈三立、陈衍齐名,时称海内三陈。

  • 周政

    周政,号愧斋。饶平人。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(一五四九)贡生。官福建古田训导。事见清康熙《饶平县志》卷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