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诗词古文>唐廪生平

唐廪生平介绍

唐廪(875-936),今江西上栗县长平乡人。唐乾宁元年(894)进士,入翰林院,官至秘书正字,掌管国史、著作两局。《唐书·艺文志》载有其名。《萍乡县志》载其:“淹通有学识,集贞观以前文章,凡三十卷,名曰贞观新书”。当时人称“新书声价满皇都”。唐廪与同时代的著名诗僧齐已,情感甚笃,诗文酬和。齐已《寄唐廪正字》诗曰:“新书声价满皇都,高卧林中更起无。春兴酒香薰肺腑,夜吟云气湿髭须。同登水阁僧皆列,共上鱼船鹤亦孤。长亿前来送行处,洞门残日照菖蒲。”诗中称赞的“新书”,指唐廪所作的《贞观新书》,可见当时即已声价鹊起,誉满京城。>>查看唐廪的诗词古文

猜你喜欢

  • 郑叔明

    郑叔明,莆田(今福建)人。伯玉子。仁宗皇祐五年(一○五三)进士。知顺昌县(明弘治《八闽通志》卷五三)、将乐县(《闽诗录》丙集卷三)。

  • 王涣之

    王涣之(336年-390年),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第三子,琅琊临沂(今属山东)人,东晋书法家。王涣之自幼学习书法,善行草书。

  • 陈樵

    (1278—1365)元东阳人,字君采,号鹿皮子。幼承家学,继受经于程直方。学成不仕,隐居圁谷。性至孝。为文新逸超丽。有《鹿皮子集》。

  • 淮南小山

    西汉淮南王刘安的一部分门客的共称。今仅存辞赋《招隐士》1篇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“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”,《招隐士》当是其中仅存的1篇。此篇始见于东汉王逸的《楚辞章句》,题为淮南小山作,然而萧统《文选》则题刘安作。关于文章写作的背景,说法也不一。王逸说是小山之徒“闵伤屈原”之作,王夫之《楚辞通释》说是淮南小山“为淮南王召致山谷潜伏之士”而作,而不少研究者则以为是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的作品。

  • 李师中

    李师中(1013-1078)字诚之,楚丘(今山东曹县)人,徙居郓(今山东郓城),宋代词人。《宋史》、《东都事略》有传。著有《珠溪诗集》,词存《菩萨蛮》一首。

  • 周淑媛

    字又洲,江南泰洲人。

  • 程文海

    程钜夫(1249年—1318年),初名文海,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,改用字代名,号雪楼,又号远斋。建昌(今江西南城)人,祖籍郢州京山(今属湖北)。元朝名臣、文学家。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。南宋末年,随叔父降元,入为质子。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,拜侍御史,行御史台事,于江南推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,皆获擢用。丞相桑哥专政,程钜夫上疏极谏,几遭杀害。延祐五年(1318年)去世,年七十。泰定二年(1325年),追赠大司徒、柱国,追封楚国公,谥号“文宪”。程钜夫历事四朝,为当时名臣,其文章雍容大雅,诗亦磊落俊伟。有《雪楼集》三十卷。 

  • 徐有贞

    徐有贞(1407~1472)初名珵(chéng),字元玉,号天全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祝允明外祖父。宣德八年进士,授翰林编修。因谋划英宗复位,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,掌文渊阁事。后诬告杀害于谦、王文等,独揽大权。因与石亨、曹吉祥相恶,出任广东参政。后为石亨等诬陷,诏徙金齿(今云南保山)为民。亨败,得放归。成化初,复官无望,遂浪迹山水间。书法古雅雄健,山水清劲不凡,撰有《武功集》。

  • 周思得

    (1359—1451)浙江钱塘人,字养素,号素庵野人。从道士张宇初读道书。永乐中召至京,扈从成祖北征。授履和养崇教弘道高士,管道录司事兼大德观住持。卒赠号通灵真人。

  • 王象春

    王象春(1578~1632)明末诗人。原名王象巽,字季木,号虞求,别号山昔湖居士,新城(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)人,清初文学家王士祯从祖。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第二,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,终因刚直而免官归田。象春才气奔轶,诗宗前后七子,诗文结集为《齐音》(亦题《济南百咏》)、《问山亭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