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官彦衡
【介绍】:
见上官均条。
【介绍】:
见上官均条。
病名。小舌,悬壅垂之俗称。小舌肿痛即悬壅垂肿痛,参见悬旗风条。
书名。12卷。明·许宏撰集。撰年不详,1794年复经程永培校订,是一部研究《伤寒论》方的专著。许氏称《伤寒论》方为“内台方”,将原书113方归纳为汤、散、丸三类,每方列举方剂配伍与辨证论治的准则,或阐
熄风法之一。是以滋阴为主,消除因阴虚而动风的治法。在热性病晚期,热伤真阴,表现为身热不甚但羁留不退,手足心热、面红、虚烦不眠、咽干口燥、神倦心慌,甚或耳聋、手足蠕动或抽搐,舌干绛少苔,脉虚数或细数,可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细辛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石药尔雅》。为曾青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肘后备急方》。指突然气喘发作。为卒喘的别称。《诸病源候论·卒上气候》:“肺主于气,若肺气虚实不调,或暴为风邪所乘,则腑脏不利,经络否(痞)涩,气不宣和则上气也。又因有所怒,则气卒逆上。”详卒喘条。
即督脉。《素问·刺腰痛论》:“刺直阳之脉上三痛,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,视其盛者出血。”张志聪注:“直阳之脉,督脉也,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贯脊直上,故曰直阳。”
痿证之一。见《证治汇补·痿躄章》。多由劳倦内伤、饮食失调或久病脾胃气虚,不能充养肢体而成。主症为手足痿弱,举动无力。治以补脾益气为主。宜四君子汤。有虚热者,用补气和中汤。《医宗必读·痿》:“气虚,四君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阴阳圈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此症黑睛上生二翳,俱白色,一中虚,一中实,两翳连环,如阴阳之圈,若白中略带焦黄色,或纯白而光滑沉涩者,皆不能去尽;若有细细赤丝绊者,退尤迟。”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青葙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