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中(zhòng 众)湿

中(zhòng 众)湿

①指湿痹。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,脉沉而细者,此名湿痹(《玉函》云中湿)。”参见湿痹条。②泛指外感或内伤湿邪引起的疾患,可出现皮肤顽麻,喘满,倦怠,肿胀腰胯疼痛,肢体强硬,肢节不利等多种症候。见《古今医鉴·中湿》。③类中风类型之一,即湿中,又名痰中。《万病回春·中风》:“类中风者则常有之,有中寒中暑、中湿……等症。”参湿中、痰中条。④五邪之一。《难经·四十九难》:“有中风,有伤暑,有饮食劳倦,有伤寒,有中湿,此之谓五邪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胞下垂

    病证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又名睢目、侵风、睑废、睥倦胞垂、眼睑垂缓、睑皮垂缓。发病有先后天之分:先天性者由发育不全引起;后天多因脾虚气弱,脉络失和,风邪客睑而成。此外,外伤、肿瘤、

  • 经脉不通

    见《寿世保元》卷七。即经闭。详该条。

  • 缓则治本

    与急则治标相对而言。指在病势缓和、病情缓慢的情况下,治疗应针对本病的病机,或以培补本元为主,因为治疾病发生的本原,则标的症状自愈,亦即治病必求于本的精神。例如阴虚发热的疾病,则阴虚是本,发热(包括五心

  • 乳肿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:“足阳明之经,胃之脉也。其直者,以缺盆下于乳。因劳动则足腠理虚,受风邪,入于荣卫,荣卫否涩,气血不流,热结于乳,故令乳肿。其结肿不散。则成痈。”实为乳痈的早期症状。

  • 五痔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即牡痔、牝痔、脉痔、肠痔、血痔的合称。详各该条。

  • 五更泄泻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泄泻论》。即五更泄。详该条。

  • 月饮疮

    出《肘后方》卷五,即旋耳疮,详该条。

  • 煖痰法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《幼幼集成·卷三》:“凡小儿胸有寒痰,不时昏绝,醒则吐出如绿豆粉,浓厚而带青色,此寒极之痰。……惟以生附子一枚,生姜一两,同捣烂炒热,布包。熨背心胸前,熨完将姜、附捻成一饼,贴于胃口,

  • 柿干

    见《本草备要》。即柿饼,详该条。

  • 晏晡

    即黄昏,指戌时。《灵枢·病传》:“冬大晨,夏晏晡。”张景岳注:“晏晡戌时也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