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大叶金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勇疽。见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医学正传》。即大敦,见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芸苔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系有头疽生于背中心筋缩穴者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又名对心发。多因心火盛,热邪聚会于该处而发。证治见有头疽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南五味子,详该条。
见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火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位于下颌部,承浆穴外开1寸,当颏孔处。布有面神经,颏神经和面、颏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黄疸,面瘫,齿痛,唇口疔疮;以及齿龈溃烂,三叉神经痛等。直刺0.3~0.5寸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:“任脉之别,名曰尾翳,下鸠尾,散于腹,实则腹皮痛……。”马莳注:“邪气有余,则腹皮必痛。”参见腹痛条。
见伤寒摘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