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咽干

咽干

病证名。常为一些咽喉和全身疾患的症状之一。可分为虚实二类。因于虚者,多由肝肾阴亏,虚火上炎,薰灼咽喉所致。其证咽喉干燥而兼潮热,唇红颧赤,腰膝酸软,脉细数等。治宜滋阴降火。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;肺阴虚,则咽喉失于濡养所致。其证咽干唇燥,干咳无痰等。治宜滋阴清肺。可选用生脉散养阴清肺汤等加生地、熟地百合、麦冬等。因于实者多系肺胃火炽上炎所致。其症咽喉干燥或痛,或渴欲引饮。可选用清咽利膈汤加减。参见嗌干条。此外,本症为少阳病证候之一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论》:“少阳之为病,口苦,咽干,目眩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脐下悸

    证名。指脐下悸动不安。常为奔豚证的征兆。多因肾阳虚衰,水气内动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发汗后,其人脐下悸者,欲作奔豚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。”《伤寒论本义》:“脐下者,膀胱之位也。肾属

  • 气味

    即性味。指药物寒、热、温、凉四气和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五味的基本属性,它们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与效能。

  • 赤疳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。五疳之一。详五疳条。

  • 鹁鸽

    出《食疗本草》。即鸽,详该条。

  • 八柱散

    《寿世保元》卷三方。人参、煨肉豆蔻、煨诃子、罂粟壳(蜜炒)各二钱,炒干姜、煨附子各八分,白术一钱五分。为粗末,加生姜一片,乌梅一个,灯心一团,水煎服。治滑泻日夜无度,肠胃虚寒不禁。

  • 天丁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皂角刺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芳香化浊法

    《时病论》卷四方。又名雷氏芳香化浊法。藿香叶、佩兰叶各一钱,陈皮、制半夏各一钱五分,大腹皮(酒洗)一钱,厚朴(姜汁炒)八分,鲜荷叶(为引)三钱。水煎服。治五月霉湿,并治秽浊之气。

  • 过玉书

    【介绍】:见过铸条。

  • 腰尻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本脏》。尻,脊骨之末端。腰尻痛以肾与督脉虚寒最为多见。治宜温补。也有因湿痰与血瘀所致者。详肾虚腰痛、湿痰腰痛、瘀血腰痛等条。

  • 脏毒

    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四十三。①指脏中积毒所致的痢疾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之十五:“然肠风脏毒,自属滞下门。脏毒,即是脏中积毒。”②指一种内伤积久所致的粪后下血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自内伤得者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