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伤寒论》。古人把上厕称为更衣,故更衣指排解大便。
病证名。见《幼科释谜》。小儿血脉壅实,脏腑蓄热,颊赤口渴,五心烦热,睡不安,惊搐,宜四顺清凉饮。泄泻不止,加煨木香;小便不通,加灯心,木通。
出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九。即求子。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。即齿迟。见该条。
证名。指内寒所致的气喘。《万病回春》卷四:“寒喘者,四肢逆冷,脉沉细也。”本证多属寒胜阳微,治以温阳降气为主,方如九味理中汤加附子等,参冷喘、虚冷上气喘条。亦指外寒所致的气喘。《医林绳墨》卷二:“或因
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方之定位。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:“天有五行御五位,以生寒暑燥湿风。”谓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,分布在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方之位,因而产生寒、暑、燥、湿、风五种气候的变化。
见《本草汇言》。为王瓜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偶刺,见该条。
证名。即阳明经病。见《医学心悟》。详阳明经病条。
检查肛肠病的一种工具。见清·高梅溪《外科图说》卷一。类似现代之窥肛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