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彧
【介绍】:
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。字文君。清河东武城(今北京市境内)人。擅长针灸。
【介绍】:
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。字文君。清河东武城(今北京市境内)人。擅长针灸。
切脉指法。切脉布指时,发现寸、关、尺三部脉形有显著不同,就不能按照平常指距平布,必须根据实际情况,移动指距。例如患者寸脉涩而尺脉滑,或前小后大,布指时可将布于寸脉的食指后移,以便完整地摸到尺部的脉形。
出清·吴鞠通《解儿难》。即本脏自病痉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。《证治要诀·头痛》:“有偏正夹脑风,服川乌附不愈,用莲子草乌而愈者,此乃毒攻毒之意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头痛源流》:“有夹脑风者,两太阳连脑痛是也。宜透顶散。”参见脑痛条。
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即肺疳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晋代医家。好仙释,后学医,医术高明。撰有《议论备豫方》一书。已佚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雄黄,详该条。
经脉名称之一。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。与少阳经互为表里。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,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,故云“两阴交尽”(《素问·至直要大论》)。本经多血少气。因位于太阴和少阴之里,故有“厥阴为阖
病名。疫疠之一。又名核瘟。为一种烈性传染病。见《鼠疫扶微·病情篇》。多因感触病鼠秽气,疫毒侵入血分所致。《鼠疫约编》:“何谓鼠疫,疫将作而鼠先毙,人触其气,遂成为疫。”证见发病急骤,寒战发热,头痛面赤
病证名。指虚劳、虚损之属阴虚者。《景岳全书·杂病谟》:“劳损之病,本属阴虚。”多因恣饮纵酒、色欲无度、劳倦过极,精血受损所致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九:“精极则阴虚,阴虚则无气,以致为劳为损。”详虚劳、虚损条
指在一般情况下经脉气血之多少。《素问·血气形志篇》:“夫人之常数,太阳常多血少气,少阳常少血多气,阳明常多气多血,少阴常少血多气,厥阴常多血少气,太阴常多气少血。此天之常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