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恶露不绝

恶露不绝

病名。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。卷二十。又名恶露不止恶露不尽。一般产后恶露持续二至三周应完全排尽。如超过这段时间,仍然持续淋沥不断则属病态,称之恶露不绝。多因产后气虚下陷冲任不固;余血未尽或感寒凉,败血瘀阻冲任,新血不安;或因营阴耗损,虚热内生,热扰冲任,迫血妄行所致。气虚者证见恶露色淡,质清稀,量多,兼见面色苍白,懒言,小腹空坠。治宜补气摄血,方用举元煎加减;余血未尽者,恶露量少,淋沥涩滞不爽,色紫暗有块,伴有小腹疼痛,治宜化瘀止血,方用当归益母汤加减(当归、川芎益母草,炮姜,延胡索红花);血热者,恶露量多,色红,质稠粘,有臭味等,面色潮红,治宜养阴清热,止血,方用保阴煎加减(白芍续断旱莲草阿胶黄芩、生地、乌贼骨、黄柏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足阳明之正

    十二经别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足阳明经别,见该条。

  • 宣毒散

    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一方。①煨大黄、白芷各五钱。水煎,食前服。治毒疮便秘,脉沉实者。②露蜂房(炒焦)三两,天南星、赤小豆一两,小米一合,生草乌二钱半,生白矾半分。为细末,用淡醋调涂四周,干即再上。治诸

  • 陈文中

    【生卒】:十三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文秀。宿州符离(今安徽宿县)人。居江苏涟水十五年,涟人皆称之为宿州陈令。以擅长医术闻名,精通内、儿等科,尤精于小儿疮疹,诊治多收显效。著有《小儿病源方论》(12

  • 栀子生姜汤

    即栀子生姜豉汤,见该条。

  • 狗嗽子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黄独零余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疠气

    即戾气。详该条。

  • 恶核

    病名。①出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五。多因风热毒邪搏于气血,复为风寒乘袭所致。症为核生肉中,形同梅、李,或如豆粒,推之可移,患处疼痛,恶寒发热。宜内服五香连翘汤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下册:“似即鼠疫之恶核。”即

  • 龟头

    即阴茎头。因其状似乌龟的头,故名。

  • 三神医

    【介绍】:赤松德赞执政(公元754~797)时期,应聘入藏的汉族医生马哈金达、哈密医生占巴西拉哈和印度医生达马拉扎三人,曾被誉为“三神医”。他们为藏族培养了大批藏医人材,对藏医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。

  • 经来吐蛔虫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。指妇女于月经期间呕吐蛔虫。王伯龙《养儿宝》:“经来寒热,四肢厥冷,大汗不止,呕吐蛔虫。宜用乌梅丸、当归四逆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