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蛄
见《山东中药》。为蝼蛄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山东中药》。为蝼蛄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太阳、阳明、少阳三经同时受邪而出现的证候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三阳合病,腹满身重,难以转侧,口不仁,面垢,谵语遗尿。发汗则谵语,下之则额上生汗,手足逆冷。若自汗出者,白虎汤主之。”
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(一部)1977版。为通光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为阳漏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骈,并列或一对。骈产即双生。详该条。
受湿邪所伤而发病。分外感湿邪、湿浊内阻肠胃。参湿气条。
古病名。颈部漏的一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多由悲思忧虑,情志不遂而得。其症颈项生核如枣,可移动,伴有寒热胀满的病症,日久可生孔道,疼痛搔痒。宜玄参散内服。
见秘传推拿要诀条。
出《喉科秘旨》卷下。即悬壅垂之俗称,详该条。
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即夹脊穴,见该条。
适用于瘟疫、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证的治法。使用能清热邪、解热毒的方药,治疗热性病的里热盛及痈疮、疖肿疔毒、斑疹等病症。常用药有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石膏、连翘、板蓝根、蒲公英等,代表方有普济消毒饮、黄连解毒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