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改訾

猜你喜欢

  • 湿癣

    病名。皮肤湿疡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:“湿癣者,亦有匡郭,如虫行,浸淫色赤湿痒,搔之多汁成疮……其里亦有虫。”由风湿热邪浸入肌肤而成。其症患处皮损潮红,糜烂,瘙痒不止,搔破滋水淋漓,浸淫不断扩大

  • 眼力

    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又名目力。指眼视物的功能,同今之视力。

  • 人体部位名。指足跟部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少阴之筋……结于踵。”

  • 落弓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痧胀玉衡·落弓痧》:“倏忽昏迷不醒,或痰喘不已,眼目上吊,形如小儿落弓之症。此暗痧难识,必须审脉辨症,的是痧毒,看其身体凉热,唇舌润燥如何,然后治之。”宜大黄丸;如痧气未尽,宜救苦丹加银花

  • 疫喉毒泡

    病名。为疫喉火毒极盛,致喉中生泡,泡密有浆,咽喉腐烂之病证。治宜疏解、透达、清化。可选用粘子解毒汤等加减。

  • 地麦草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地肤苗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风头旋

    病证名。①指眩晕由风邪入脑,或挟痰水逆上所致者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二十二:“夫风头旋者,良由体虚,风邪乘于阳脉,诸阳之经,皆上注于头面,风邪随入于脑,遂成头旋。亦因痰水在于胸膈之上,犯大寒,使阳气不行,

  • 葛哲

    【生卒】:1324~1461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明仲。江苏昆山人。世医出身,读各家医书,专长小儿科,曾任荆府、梁府、楚府良医等职。编有《保婴集》,已佚。

  • 温脾饮

    《马培之外科医案》方。当归、延胡索、白芍药、续断各一钱半,白术、姜半夏各一钱,茯苓二钱,乌药、小茴香、厚朴各八分,炙甘草四分,煨生姜二片。水煎服。治寒客太阴,或痰滞于脾,肚腹悠悠作痛,腰痠伛偻。

  • 足的别称。见《灵枢·经脉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