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丹溪心法》。即乳积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水田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脾虚湿盛而致的呕吐。明·张三锡《医学六要》:“久病或服克伐药,吐涎不止,脉大无力,属脾虚不能摄涎而涎泛上。”治宜理脾和胃。用六君子汤加减。
【介绍】:见凌奂条。
见《履岩本草》。为醉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骨度》。即骶骨、尾骨所在部位。参见尾骶骨条。
骨名。又名枕骨。即枕外隆凸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后山即头后枕骨也。其骨形状不同,或如品字,或如山字,或如川字,或圆尖,或月芽形,或偃月形,或鸡子形,皆属枕骨。”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·癣候:“小儿面上癣,皮如甲错起、干燥,谓之乳癣。言儿饮乳,乳汁渍污儿面,变生此,仍以乳汁洗之,便瘥。”即奶癣,参见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一方。即凉血饮,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山藿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