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又称常脉。即正常的脉象。亦即脉来有胃气、有神、有根。②即辨别脉象。
病证名。指肺有郁热复感于寒所致的咳嗽。古称寒暄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寒包热,热郁肺俞,遇秋冬寒凉辄发咳,寸脉坚,声音窒,但解其寒而热自散。麻杏石甘汤或金沸草散。”参见寒暄条。
养生书。晋·张湛著。是我国古代较早的养生著作。原书已佚,其中许多片段被录入《医心方》卷二十七、二十八中。
五行学说内容之一。出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:“亢则害,承乃制。”《类经》注:“亢者,盛之极也。制者,因其极而抑之也。盖阴阳五行之道,亢极则乖,而强弱相残矣。故凡有偏盛,必有偏衰。使强无所制,则强者愈强,
①见《中药志》。即川木通。②见《中药鉴别手册》。即淮通。各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紫苏子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苦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蠹疽。见该条。
膏脂与粱米。泛指肥甘美味食物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高(膏)梁(粱)之变,足生大丁(疔)。”
出《世医得效方》。即初生拭口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