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观民
【介绍】:
宋代官吏。官南康守(今江西南康)。生平不详。集有《集效方》一卷。
【介绍】:
宋代官吏。官南康守(今江西南康)。生平不详。集有《集效方》一卷。
脉学著作。《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》之一。2卷。清·周学海章句。作者以《伤寒论》中辨脉法、平脉法为诊法之正宗,指出:“辨脉、平脉,仲景论百病之脉也,不专于伤寒。”遂检阅四、五种刊本的辨脉、平脉法原文加以
病名。出《医钞类编》。指妇人阴部灼热的一种病症。可用泽兰叶煎汤熏洗。
病名。指伏暑之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。《重订广温热论·湿火之症治》:“至于秋暑,由夏令吸收之暑气,与湿气蕴伏膜原,至秋后而发者是也。……发于处暑以后者,名曰伏暑,病尚易治;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,名曰伏暑晚发
病证名。见《平治会萃》卷三。即酒齇鼻。详该条。
①体内形如薄皮的组织。如耳膜、筋膜等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肝主身之筋膜”。②膜原。《素问·疟论》:“横连膜原也。”详见膜原条。③病证名。见《神农本草经》卷二眼生片状薄膜,通常伴有血丝,从白睛发出,侵向黑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四方。白术一两,天南星、青皮、陈皮各三钱。为末,煮糊为丸。治茶积,面黄,胸膈或空或胀。
又称缓下。用于不宜峻下的肠燥津枯的病证。如老年人肠燥便秘或习惯性便秘,以及孕妇或产后便秘,采用的药物多属甘平而润滑,如火麻仁、郁李仁、蜂蜜等。又如大肠热结而津液枯燥的便秘,则用滋阴增液的药物,如玄参、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即熛疽,见该条。
病症名。因暴力致使伤筋发生翻转之症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即伤筋。详该条。
指捏持针柄作小幅度快速振摇的一种方法。有促使得气及增强针感的作用。《神应经》:“持针细细动摇,进退搓捻其针,如手颤之状,谓之催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