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物剂型之一。由药物粗粉或配少量茶叶与粘合剂混合而成。制成小方块或长方块,亦有制成饼状剂型。用时将药块打碎,置于有盖茶杯中,冲入沸水泡汁代茶服用。常用茶剂如午时茶、感冒茶、甘和茶等。
病证名。亦名经行声瘖,经来音哑。指每逢经行,声音嘶哑,甚至失音,经净后恢复正常的病证。多因肺肾阴虚,肝肾阴虚所致。若素体阴虚,经行之际,经水下泄,致肾水不能上承,肺失濡润,声门失畅,症见经引音哑、咽喉
小儿推拿方法。出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。详水底捞月条。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猪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俞弁条。
①泛指肩关节上方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其别者,上循臂,乘肩髃。”高士宗注:“髃骨之会,谓肩髃,乃肩臂相会之处。”②经穴名,代号LI15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中肩井、扁骨、偏骨、尚骨、偏肩、髃骨。属手阳
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主要是论述足三阴、足三阳、奇经八脉病变而发生腰痛的各种症状,并着重指出随症求经,循经取穴的针刺治疗原则,故名。
①病因。即暑邪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其在天为热,在地为火。……其性为暑。”②证候。外感暑邪的热证。《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》:“暑热深入,伏热烦渴。”
出《开宝重定本草》。为蒟蒻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外邪入脑而致的头脑剧痛。见《中藏经》卷中。《脉因证治·头目痛》:“脑痛。乃风热乘虚而入于脑,以辛凉之药散之行之。……羌活汤,治风热壅盛,上攻头目,昏眩疼痛及脑疼。”《医钞类编》卷十二:“冬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