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食物本草条。
病证名,指悬雍垂肿胀下垂及伴有疼痛者。多由脾胃积热,热气上蒸所致。症见小舌肿坠下垂,作梗作痛,治宜解毒泻热,消肿止痛,可选用清胃散、普济消毒饮等加减。也有由脾虚肌肉松弛而致者,宜补中益气汤之类。《鲍氏
见《瑞竹堂经验方》。为巴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濒湖集简方》。为王瓜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山大颜之别名,详山大颜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蚂蚁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人体部位名。指高起丰满的肌肉群,如脊椎两侧的肌肉或髂嵴以下的肌肉部分。《黄帝内经太素》卷八:“足太阳之脉……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胂(《灵枢·经脉》原作“胛”。《太素》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、《素问·厥论》王注
医论著作。2卷。原题清·叶桂选定。本书选集历代医家论病、论脉、论治著作70余篇,大多简明。现有《中国医学大成》本。
【介绍】:东汉时期针灸医生。是涪翁的弟子,郭玉的老师。
见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鹿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