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注夏

注夏
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》。又作疰夏。因其发病每于夏令,故名。为小儿脾胃虚弱,又遇长夏润溽之气,感受湿热而致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肢体怠惰不收,两脚痿弱,嗜卧发热精神不足,饮食少思,口中无味,呼吸短乏气促,目中视物,小便赤数,大便不调。”治以健脾化湿为主,用补中益气汤升麻柴胡,加炒黄柏,或用参苓白术散加减。胃热者,宜清胃生津,用竹叶石膏汤加减。病情轻者,可不须服药,待秋季自可全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衰不能抗阴之病

    病证名。明·倪维德《原机启微》:“人有昼视通明,夜视罔见,虽有火光月色终不能睹物者何也?答曰:此阳衰不能抗阴之病,谚所谓雀盲者也。”由于白昼阳盛,虽阳衰亦能明视,夜则阴盛,故阳气虚衰不能抗阴而夜视罔见

  • 九里明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千里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虜寄疮

    见谈金章《诚书痘疮》。即痘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内钓似痫

    病证名。急惊风类证之一。小儿内钓,表现腹痛多啼,唇黑囊肿,伛偻反张,眼内有红筋斑白者,即为此证。为寒气壅结所致。治宜温经散寒,用木香丸(《幼科发挥》)。

  • 黄峻寿

    【介绍】:见黄岩条。

  • 消风豁痰汤

    《医碥》卷七方。黄芩(酒炒)、羌活、红花、姜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、独活、防风、白芷、葛根、柴胡、升麻。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颈项强痛属痰盛者。

  • 两叶豆苗

    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。为歪头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印机草

    医案著作。清·马元仪撰于1713年。本书包括伤寒、杂病、妇科等治案。治疗上着重调和营卫,从气机论治。对病情分析较细致全面。

  • 脏腑

    五脏六腑的统称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列别藏府。”

  • 大包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P21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脾之大络。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,当第六肋间隙处。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及胸长神经末支;并有胸背动、静脉及第七肋间动、静脉通过。主治胸胁满痛,气喘,全身疼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