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3卷。彭光卿辑。初刊于1941年。本书按雷丰《时病论》原意,分述时病的病证、治疗诸法及成方。编述以表格为主,治疗诸法用歌括加按语的形式予以阐析,条理比较清楚。1955年上海中医书局重印出版。
病在胸膈、胁肋、肺者,宜于临睡前服药(见清·景日昣《嵩崖尊生书》)。
秋令收敛之气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收气不行,长气独明。”
出《洪氏集验方》。为忍冬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舌体肿胀而增大。即舌肿,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二十三。即悬雍肿。详该条。
①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元宝草之别名。②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錾菜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。由教授假拟某种疾病的证候和表现特点,令被试者作出诊断和治疗的方法,以考核其实际诊治技术能力。相当于现在的病案讨论。
皮肤针疗法之一,因使用滚刺筒进行刺激故名。参见滚针筒条。
证名。为疠风兼证。出《疠疡机要》上卷。若上体患者宜服醉仙散;下体患者宜服再造散;上下体具有者,宜用必胜散;遍体疙瘩或隐疹瘙痒者,宜服羌活当归散;疙瘩搔破,脓水淋漓,兼有寒热往来,服用八珍散加丹皮、柴胡